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惯性(SI)又称睡眠惰性,是指唤醒后立即出现的一段暂时的低警觉性、迷惑、行为混乱和认知能力、感觉能力下降的状态。睡眠惯性这一从睡眠向觉醒过度的状态一直被合并在睡眠-警醒调节的几种模式中。在类似持续作业中加入小睡,个体会被突然从小睡中唤醒,并要求立即进行复杂任务的操作,研究发现睡眠惯性对操作质量和速度均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睡眠剥夺或睡眠丧失是部队在紧急状态下特别是战时十分常见的现象,是导致作战人员发生疲劳衰竭、丧失战斗力、出现减员的重要因素之一。小睡是作为一项有效的对抗措施被应用,这要求关注睡眠惯性的发生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本研究从正常午睡入手,观察在正常情况下,睡眠惯性持续时间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筛选出有效的测试工具。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30小 第四军医人学硕十学位论文一时睡眠剥夺条件下,同一生物节律时问,1小时小睡后睡眠惯性的脑电特征、认知影响、持续时间、主观评价进行了研究,分别为主、客观对照分析。并采用咖啡作为对抗措施进行了应用性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实验一正常工作条件下睡眠惯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午睡唤醒后睡眠惯性R寸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名傻康男性青年参加测试,脑电图记录午问入睡状况,在睡眠近1 小时后唤醒被试,随即进行两次认知功能系列测垦,包括连续相加测验,视觉心理旋转测验,字母划消测验,工作记忆测验。唤醒即刻测验与第2次测验时间间隔为20分钟,比较两次系列测验中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是否恢复到基线值,即正常工作状态。结果:视觉心理旋转测验和字母位置工作记忆测验,仅在唤醒即刻与基线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相加测验和字母划消测验,唤醒即刻与第二次测验值、基线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第二次测验与基线水平尚不能认为有显著性差异。字母内容工作记忆,唤醒后测试成绩均低于基线水平(P<0.05),唤醒后测试成绩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睡眠惯性影响认知功能,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远大于以往认为1~20分钟的短时间段,对复杂认知功能的影响大于简单的任务。 实验二 睡眠剥夺条件下睡眠惯性对认知功能及情绪活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30小时睡眠剥夺后,l小时小睡后的睡眠惯性的脑电特征。认知影响、持续时间、主观评价等。方法:8名健康男性青年参加者,脑电图记录午间入睡状况,在睡眠1小时后唤醒被试,随即进行认知功能系列测量,包括:连续相加测验,工作记忆测验以及POMS、VAS。测试五次,每次测试时间为 10分钟,测试间隔为 20分钟,比较五次系列测验中不同认知功能的随时间变化情况,并与清醒状况最佳工作测试成绩进行比较,评价是否有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可能。并对小睡组和无小睡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 第四军医人学硕士学位论文一脑电显示,唤醒睡眠时相为深睡眠3期。连续相加测验显示,小睡组,在唤醒1.5小时内与基线工作成绩差异显著,低于基线水平。在唤醒后2小时测试时间点上,统计学上尚不能认为与基线工作成绩的有显著差异。在无小睡组,与小睡组相同的测试时间点中,唤醒1 小时内的测试成绩均低于基线值(P<0.05),且变化趋势平缓。工作记忆测验,无小睡组测验各时间点成绩均与基线水平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小睡组,字母内容工作记忆测验,在唤醒后1.5 小时内测试成绩与基线成绩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字母位置工作记忆测试,在唤醒 0.5小时内测试成绩与基线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井且成绩随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在两个自评量表中,POMS中的 D、V、F、C指标,与 VAS的“警觉性”“自信的”“思睡的”指标,评分与基线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小睡组和无小睡组成绩在统计学上尚不能认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30小时睡眠剥夺后,l小时睡眠惯性可能对逻辑思维、工作记忆及主观评价均产生影响,但不同的认知任务恢复的时间不同,字母位置工作记忆恢复最快,连续相加测验次之,而字母内容工作记忆恢复最慢,至少分别在0.5小时、1.5小时、2小时,有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的可能。主观评价较实际工作绩效的恢复早。 实验三 30小时睡眠剥夺条件下咖啡对抗睡眠惯性措施的研究 目的:咖啡对抗30小时睡眠剥夺后加入1小时小睡睡眠惯性初步探讨。方法:8名健康男性青年,自身前后对照。作咖啡组和对照组比较。咖啡组30小时睡眠剥夺,在安排小睡前2小时,服用咖啡,测试方法同第二部分结果:咖啡组,测试成绩,仅在唤醒即刻的测验成绩低于基线水平,随唤醒时间的增长,成绩逐渐上升,与基线值比较没有差异。而对照组则整个测试时间点基本均低于基线水平o叼刀5卜在各时间点测值的变化趋势上,咖啡组和对照组均随时间延长大致呈上升趋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