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人研究发现婴儿先天就有感知普遍语音范畴的能力,大约一年后这种能力便逐渐下降,而对母语语音的感知能力却不断提高。当前跨语言感知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众多的感知实验表明人们感知母语和二语的方式存在着差异,其原因在于听话人的母语经验影响了其对二语语音的感知。虽然各种实验研究对于二语语音感知差异的解释不尽相同,但主要还是通过母语的音系特性以及语音声学特征等因素来解释母语经验影响二语语音感知的成因;更具体地说,多数研究认为二语学习者主要依据母语音系范畴的音位对立来感知二语语音。本文据此考察了印尼华裔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的感知,印尼语和汉语普通话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的跨语言辅音实验研究将考察印尼华裔学生对普通话塞音、塞擦音的辨认和区分,并且探讨印尼华裔学生对普通话塞音、塞擦音的感知是否受到语音环境和语言经验的影响:如果受到影响,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感知的呢?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人研究综述,主要介绍前人对普通话塞音、塞擦音的研究情况和印尼学生习得普通话塞音和塞擦音的研究情况,而且还简要介绍了相关的理论背景,重点回顾了第二语言感知的两个模型:知觉同化模型(PAM)和言语感知模型(SLM),这两个模型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汉语普通话辅音和印尼语辅音的对比,首先介绍汉语辅音系统和印尼语辅音系统,然后对比二者之间的主要差异,最后列举印尼学生习得普通话辅音的主要偏误。第三部分是知觉同化实验,包括实验假设、被试、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参加该实验的共有114名被试,按汉语水平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组,每组38人。被试在母语范畴内对普通话塞音、塞擦音进行辨认,并排出相似度,实验数据采用软件SPSS17.0列联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被试根据母语范畴把普通话不送气塞音同化到母语的清塞音,把普通话送气塞音、送气/不送气塞擦音归入印尼语清/浊塞音两个范畴内;元音环境和汉语水平对被试的知觉同化没有显著影响。第四部分是知觉区分实验,包括实验假设、被试、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所选被试与知觉同化实验一样。本实验考察了被试对普通话送气-不送气塞音/塞擦音的区分情况,以及对不同发音部位的塞擦音的区分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被试能够很好的区分“送气-不送气”这一区别特征,并且能够很好地区分汉语舌面-舌尖塞擦音;被试不能很好地区分汉语舌尖前-舌尖后塞擦音。第五部分对两个实验结果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并从知觉方面提出结论。最后对本文值得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