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知识特别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进入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视野,经济增长的研究显示了长期中人力资本要素与其他要素的不可替代性,同时知识要素是突破经济要素边际递减规律,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而高等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它所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构成了知识水平最高的劳动力群体,这一部分劳动力的知识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程度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也是解决大学毕业生 “毕业即失业”问题的前提。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其规模和专业设置将在更广泛的程度上代表着我国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和结构,因此,研究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对于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增强异质性人力资本配置在经济转型中的协调作用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突出存在于劳动者体内的知识的特点,从异质性入力资本在劳动力分行业市场的配置途径出发,文章构建了形式化的理论框架,发现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促进了劳动力资源与资本的最优结合,实现社会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高等教育专业大类的培养可以实现高等教育人才的多元化配置。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构造了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契合度指标体系,分为经济总量契合度指标大类、所有制结构契合度大类和科技进步契合度大类,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于分行业的指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主成分——AHP分析方法对于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最终得到天津市高等教育各专业与劳动力市场各行业的契合度计算结果。最终结果表明天津市的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基本体现出了天津市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发展,两者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同时,天津市高等教育应当继续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规划专业教学,以适应未来的经济需求,统筹优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培育劳动力市场结构的政策方针,促进知识经济建设,加快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