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之初,我国仅有10%的城市人口,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到2011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2004年初,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发达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招工难”、“民工荒”现象。随后“民工荒”现象开始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蔓延,内地一些传统的劳动力大量输出的地区也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现象。劳动力市场的这种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甚至缺口在逐渐被放大的变化过程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本文是在当前“用工荒”的社会背景下,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和托达罗劳动力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在比较优势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本文依据Maddala和Nelson描述的一种具有内生选择性的转换回归模型,首先按效用最大化原理,构建简约的Probit转移模型,由于效用最大化的转移是存在自选择的,存在选择偏误的,所以从简约Probit方程的估计中提取结构变量来修正这种选择偏误。将结构变量引入收入方程,分别构建转移劳动力与非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方程。最后,把劳动力转移和非转移得到的拟合收入做差,将得到的差值作为预期收入差距带入结构Probit方程,构建最终的劳动力转移方程。本文应用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微观调查数据,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处理,通过构建内生选择的转换回归模型得到结论如下:①调查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确实存在自选择的问题,因此在分析转移劳动力收入时应该考虑自选择的影响;②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预期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③教育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收入的重要因素,而收入是影响转移的主要原因,所以教育通过收入间接影响转移;④预期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因素。根据得出的实证研究结论,针对我国现有的情况首先应该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因为劳动力的转移对收入是有正效用的,所以在政策上鼓励劳动力流动减少流动障碍,保障转移者的利益,引导劳动力的迁移,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劳动力分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收入差距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关注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以达到城乡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