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Miller and Modigliani,简称MM)1961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即不断对MM理论提出挑战。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演进,股利理论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拓展,财务经济学中出现了大量研究股利政策的文献;然而,不幸的是这些理论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显得支离破碎,甚至矛盾重重。运用这些理论,对股利的性质和有关股利的决策还难以取得明晰的认识。布莱克(Black)在1976年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越是认真地研究股利,越觉得它像一个迷”,现在看来还不过时。在国外浩瀚的股利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面前,如果股利政策是一个“迷”,那么在中国这块股利研究依然非常贫瘠的土地上,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就更是一个“迷”。这是因为,同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更具有复杂性,股利分配的不规范行为相当普遍。如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时间随意性较大、股利分配形式繁多、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大量公司不分配股利、部分公司存在着非理性派现行为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财务决策与股利分配政策的相关性日益增强,加强股利政策的研究对于促进上市公司的科学管理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鉴于此,作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如下:本文第一部分对国外股利政策理论进行了梳理,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和总结了MM理论和MM理论之后的其他股利政策理论。通过对股利政策理论的综合评价,为进一步研究做好理论铺垫。第二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作者收集了1992年到2003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统计分析。分别探讨了股利分配形式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