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多样化、大众化的道路上阔步迈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从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的大规模扩招更是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高职教育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快车道。无论是从高职院校的数量、在校生和毕业生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然而,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繁荣的背后往往也暗藏着危机。高职教育也不例外,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日益暴露在我们面前:政府角色缺位与越位并存,财政支持待遇不公,招生录取制度滞后,生存与发展环境艰难;社会总体评价不高,学生、家长偏见严重,报到率、就业率连创新低;有些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导向不明,重复建设、特色个性全无、学科质量低下,升格改名之风日甚,去职业化现象严重;用人单位认同程度较低,竞争环境恶化,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总之,矛盾错综复杂,我们面对的绝不是一条坦途大道。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已成现实,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日益密切,然而高职教育要想在其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固然纷乱芜杂,但如果抽丝剥茧、刨根究底,最终我们可以把目光集中到一点——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在宏观层面,由于大的社会系统对高职教育的价值定位存在问题,才出现了整个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冷漠、偏见甚至是歧视;在中观层面,由于整个教育系统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才出现办学导向不明、目标趋同、结构单一;在微观层面,由于某些高职学校存在内部定位问题,才出现特色不分、个性不明、就业无门。显而易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无论哪一个层面出现定位问题,都将使我国高职教育在弯路上徘徊更长时间,甚至误入歧途。 全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问题入手,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定位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着重介绍高职教育定位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原则及理论分析框架;第三部分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国际高职教育比较研究,对我国高职定位的误区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第四部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我国高职定位做出新的构想,并佐以实证;第五部分从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两个方面,对高职教育定位的实现策略作进一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