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和力量组合训练对现役男性青年心肺及骨骼肌能力的影响

来源 :南京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耐力和力量的组合训练(concurrent training,CT)是一种同时包含耐力和力量练习的训练方式,可在训练中同时发展人体的耐力和力量水平。相比于传统的单独训练而言,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有着更好的训练效果。作为一种业界认可的新兴训练模式,考虑将其应用于我军现役男性青年的日常体能训练,以期同时发展我军现役男性青年的心肺能力与骨骼肌能力,提升其遂行军事任务能力。鉴于我军目前的体能训练大多偏重耐力而忽视力量,为此本文将通过设计干预训练实验,对比耐力和力量组合训练与单独耐力训练对现役男性青年心肺能力与骨骼肌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一种较为科学和切合实际的组合训练方案,为进一步提升现役男性青年心肺与骨骼肌能力,以及将组合训练理念应用于未来军事体能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研究对象与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事院校通过录用标准的20名健康现役男性青年(学员)作为实验对象,而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0人(年龄18.80±0.60岁;身高175.10±5.22 cm;体重67.00±4.98kg),执行组合训练(力量练习置于耐力训练之后,间隔6 h);对照组10人(年龄19.80±0.75岁;身高175.70±4.43 cm;体重65.75±5.08 kg),仅执行耐力训练。两组实验对象每周均各自执行3个训练日(隔天进行)的训练,共12周。在进行分组干预训练前,两组人员均分别进行一次熟悉性练习和一次心肺与骨骼肌指标的基础值测定(包括有氧运动下的最大摄氧量、呼吸交换率、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以及最大肌力、下肢爆发力、体成分相关指标),并在分组干预训练结束24 h后再重复进行相同测试。研究结果:(1)心肺能力方面:(1)有氧运动下的呼吸相关指标:组合训练组训练前后最大摄氧量显著升高(P<0.01);而耐力训练组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的组间差异明显(P<0.01)。组合训练组训练前后呼吸交换率进入无氧状态的用时显著延长(P<0.05);而耐力训练组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2)有氧运动下的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两组训练前后的RMSSD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HF、LF及LF/HF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EPOC及TRIMP均有所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2)骨骼肌能力方面:(1)等速最大肌肉力量相关指标:组合训练组训练前后差异显著,不同运动模式下的相对力矩峰值均显著升高(P<0.01);而耐力训练组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组合训练组训练前后差异显著,不同运动模式下的单次总做功均显著升高(伸,P<0.01;屈P<0.05);而耐力训练组训练前后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2)下肢爆发力相关指标:两组训练前后的最大蹬伸力值均有所提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纵跳悬空用时均有所延长,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纵跳离台速度均有所提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纵跳高度均有所提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3)体成分相关指标:两组训练前后的全身骨矿物质密度总量均有所提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训练前后的全身无骨瘦体重总量均有所提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组合训练组训练前后的全身脂肪总量(P<0.05)及全身脂肪总量占总体重百分比(P<0.01)显著降低,腹部与臀部脂肪总量占总体重百分比则无显著差异(P>0.05),但组合训练组的改善优于耐力训练组;而耐力训练组训练前后的各脂肪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训练组训练后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论:耐力和力量组合训练相较于传统耐力训练对现役男性青年心肺及骨骼肌能力的影响更佳,尤其是对该群体的有氧呼吸能力、最大肌肉力量以及身体脂肪均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证实了“6 h间隔”的设置合理。建议将后期的组合训练进行优化以锻炼士兵功能性的心肺与骨骼肌能力;设置科学的训练强度,力求最高性价比维持已获得的能力。
其他文献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家庭模式的变迁,我国房地产市场愈发活跃,加剧了企业投资房地产以实现增值保值目的的行为。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使用历史成本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如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价值与成本计量模式下的账面价值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会计界广泛采用。然而,尽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更适用于现在的市场环境,但其在我国上市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却并不乐
学位
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正是体教结合乃至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产物,此举促进了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大学生运动员体育竞技水平,加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为了进一步促进《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目标实现,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针对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
学位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锻炼习惯以及对体育的认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未来的知识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中国的未来。而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缺乏锻炼是影响大学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大学生体质上的提升是有着积极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
学位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高技能、专业型人才,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使命。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西登托普教授提出的,强调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热情的运动者。二者所体现的指导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越来越多
学位
小到课堂作业、课后练习的命制,大到中、高考试题的命制,每道题目的命制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也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对照学科课程标准并将其落实于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物理核心素养。
期刊
随着新冠疫情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国内企业发展要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贴合新发展阶段,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立足国内市场。同时,疫情大背景下,也有许多企业面临负债持续增多,还债压力增大,难以持续经营的窘境。在此情况下,进行债务重组更能缓解企业偿债压力,维护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利益,使企业扭亏为盈,不至于破产、退市。本文除了关注债务重组带来的经济后果之外,还关
学位
在当前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的背景下,健美操作为一项新生运动项目,依靠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与喜爱,为广大健身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途径,成为休闲运动项目推广中的热门运动。本文对少儿健美操运动能力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少儿健美操运动能力发展的需求,加大健美操运动在少儿阶段的推广与普及,充分发挥健美操多重价值,辅助少儿健美操的训练工作,为少儿健美操运动能力发展提供一个评价工具,并对促进我国
学位
目标教学法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引进中国,被大量的学者进行了应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可行性也已被证实。研究通过目标教学法在普通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目标教学法对学生游泳学习效果产生的积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教学实验法,对目标教学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42名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游泳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组和对照组
学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公民的科学素养在个人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科学推理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能力。在国际科学教育中,科学推理能力是研究者热切关注的话题,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总结国外研究成果,或是对科学推理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意义进行理论研究,对于科学推理能力的测量(大多数采用LCTSR科学推理测试量表)停留在
学位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消息更加便利,在内容阅读上也具有多样化的选择,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来快速获取新闻资讯。随着人们对新闻传播"视觉化"诉求的提升,也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提升新闻写作语言的"视觉化"运用能力,适应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发展需求,从而为更多受众提供高质量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