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容空间内微尺度预混火焰传播和加速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系统的小型化、微型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一种体积小但性能强劲的动力系统,并要求其具有便携、稳定、安全、高效、高功率输出以及长续航等特点。基于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系统具有能量密度高、续航时间久、结构简单等特点,是满足这种对能源系统苛刻要求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但是目前按照中、大尺度能源动力系统等比例缩小的设计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微小尺度场合,其燃烧效率以及性能都还不能达到人们需求的目标,因此迫切需要更深层次地探索微尺度燃烧的特性和规律,并提出更适合微型能源系统的解决方案。
  在基于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系统内,其燃烧过程发生在毫米量级甚至亚毫米级空间。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燃烧室的特征尺度已接近火焰面的厚度,燃料化学能释放需要在极小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由于火焰与燃烧室壁面直接接触,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散热损失,是设计微型燃烧器时必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通过加快燃烧过程即提升火焰传播速度可以有效减少火焰在传播过程中的热损失,即减小燃烧系统的熵增,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效率。
  本文建立了一种微尺度定容条件下的可视化预混火焰传播实验系统,可以用来研究火焰在不同特征尺度下的传播过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也可以用来对微尺度下预混火焰传播的不稳定性及加速机制等进行量化表征。同时,为了解决微尺度燃烧能源动力系统的效率与输出功率问题,本文还建立了一个微尺度超焓爆轰燃烧实验系统,将爆轰燃烧、微尺度燃烧以及超焓燃烧的优势相结合,研究了高效微尺度能源系统单位体积输出功的提升机制。
  针对微尺度火焰的传播和加速机制,论文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可视化的微尺度定容预混火焰传播实验系统对丙烷/氢气/空气的预混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在受限空间内,燃烧室的特征尺度以及燃烧室壁面对火焰前锋的变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已燃混合气和未燃混合气的局部流动对火焰传播的影响较大;由于微尺度燃烧条件下,热损失使得燃烧强度相对减弱,燃烧室内的压力波对火焰传播的作用程度相对提升。以上三方面构成了影响微尺度预混火焰加速过程的主要因素。
  (2)对微尺度预混火焰传播中的加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燃烧室特征尺度低于淬熄极限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当量比、初始压力以及掺氢比例等参数的调整,探究了促进预混火焰在微尺度条件下加速传播的机制。实验发现,促进预混火焰加速传播的条件为:较为富燃的混合气、更高的初始压力、更大的掺氢比例。并发现压力波、局部流动与燃烧室壁面共同作用是火焰传播中出现不稳定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3)在燃烧室特征尺度更小,即接近火焰面厚度的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预混火焰传播实验。发现了火焰在这种特征尺度下,可以发生从层流燃烧到爆燃的燃烧状态转捩,从而实现了火焰传播速度的极大提升。通过对当量比、初始压力以及掺氢比例等参数的研究,探索了微尺度燃烧模态转变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压力波在亚毫米级特征尺度下的微尺度预混火焰加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火焰从缓慢层流到高速爆燃的转变中,压力波与火焰之间的耦合与相互促进是触发这种燃烧模态转变的关键。该现象的发现,为基于燃烧的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效率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实现极短时间内燃料化学能的释放的同时,加速火焰传播来减少散热损失。
  (4)为了进一步提升燃料化学能释放的强度、促使火焰从爆燃加速到爆轰,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微尺度超焓爆轰燃烧器,实现了微尺度预混火焰从静态点燃、加速、爆燃到爆轰全过程的转变,并且以爆轰燃烧状态传播至结束。利用微尺度燃烧的特性,燃烧器内的火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和空间内加速到爆轰。由于螺旋通道的特殊结构设置,燃烧器内火焰与激波不断地耦合与解耦,产生多级爆燃转爆轰的加速效果,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火焰燃烧强度和传播速度。在常规的爆轰燃烧基础上,通过燃烧室的精巧设计以及利用微尺度燃烧的特点,实现了在极短时间和极小空间内的充分燃烧,该研究为新型微尺度能源动力装置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增加能耗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这对广州市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研究使用LEAP模型,通过设置基准情景、综合情景,其中综合情景包括运输结构调整情景、能源效率提高情景、能源结构优化情景,模拟了广州市交通运输领域未来能源消费和CO、HC、NOx、PM2.5、SO2五种空气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了能耗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策略,从而为城市交通
学位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能源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当今人类社会亟待攻克的难题。目前,在众多能够缓解资源短缺以及解决环境污染的能源中,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的使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太阳能的利用中,光伏/光热一体化技术与单独的光伏发电、光热利用相比,可以同时得到电量和热能,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其还可以与建筑相结合,在不额外占用土地的同时达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NGH)具有绿色清洁、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特点且储量丰富,是我国重点开发的新型能源之一。目前我国已完成两次天然气水合物的现场试采,但为进一步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化稳定开采,仍需对NGH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指导NGH开采技术及工艺的改进和优化。而蒙脱石作为海泥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独特的水化膨胀特性,对蒙脱石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相
学位
为实现合理的能源消费总量,优化的能源生产结构,高效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完善的能源运行机制,在“十三五”期间,广东省给广州市下达了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控制目标:至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284万吨标准煤以内、年均增速2.1%,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9.3%,年均下降4.2%。然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完成情况十分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广州市的能源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完善能源精细化管理。能源精细化管
学位
因储气密度高、分布广泛,天然气水合物被视为未来潜在能源,引起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因水合物生成导致的管道堵塞,一直是油气安全输运过程中巨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油气行业逐渐向深海和极寒区域发展,水合物生成风险剧增。为防止水合物生成,添加的热力学水合物抑制剂(THIs)剂量剧增,提高了开发成本,并伴随环境污染问题。另一类替代型抑制剂,即动力学抑制剂(KHIs)虽可在低剂量发挥效果,但在高过冷度条件下会失效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越发严重,人们纷纷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波浪能作为海洋特有的、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展对波浪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由于不同海域的海况千差万别,因此波浪能技术不具备普适性。其次,对于目前大部分的波浪能装置,都仅在一个较小周期范围里具有较高的性能,波浪能发电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该情况,本文重点研究一种强化垂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不断增加,继而产生大量污泥。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处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现有的燃煤发电厂中已有将其与煤进行掺烧以获得更有效的利用。然而,受两种原料高含水率和低热值等缺陷燃料特征及相对独立的燃烧区间等所限制,共燃过程中的稳定、清洁及高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需要进行共燃前的必要预处理。近年来,水热碳化技术作为一种通过热化学方式
学位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从极地冰川到大气环境中均发现微塑料颗粒的身影。实现高值化利用是促进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关键。塑料作为一种石油基产品,通过热解路径制备燃油和化工原料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在现有公开文献中,压力因素对塑料热裂解/催化热解的影响机理尚未阐述完全。基于此问题,本文开展聚乙烯高压热裂解/催化热解实验,主要考察压力因素对聚乙烯热裂解/催化热
学位
为研究厌氧消化失稳过程中热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寻找对厌氧消化失稳具有指示效应的预警因子,揭示厌氧消化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转换途径,本研究开展了多组实验室规模的杂交狼尾草中温半连续厌氧消化实验,通过分别阶梯性提高有机负荷或氨氮浓度,诱导有机负荷过载或氨氮抑制的失稳发酵体系,对消化过程中的气相、液相指标进行监测,并计算关键产甲烷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通过对比分析热力学指标与传统预警参数的预警时间,提出了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主要城市污水排放总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随之而产生的污泥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中国2017年市政污泥总量约有5533.437万吨。市政污泥成分复杂,使得其具有成分复杂,含有致病菌、虫卵、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若未经安全有效地处理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威胁环境安全与生命健康。目前,中国常用的污泥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而污泥脱水是实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