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改变特点,探讨卯时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金黄地鼠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基于调节SCN内Per1mRNA、Per2mRNA、PER1、PER2的含量,诱导CFS动物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相位改变的机制。方法:(1)将30只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与LD同步后,采用小动物自发活动记录分析系统和美国Clock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分析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然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2)对模型组和针刺组运用冷水游泳复合慢性束缚的方法,复制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观察CFS造模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的影响。(3)针刺组于每日卯时(05:00-07:00)针刺“肝俞”、“脾俞”、“肾俞”,1次/天,连续针刺3天,观察卯时针刺对CFS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4)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CN内per1、per2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CN内PER1、PER2蛋白表达,探讨卯时针刺对CFS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1)在L:D(14:10)条件下,造模前后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均表现出近似昼夜节律性,但CFS造模后金黄地鼠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活动昼夜节律改变,其起始活动时间及峰相位均迟后,每日平均活动量减少,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卯时(5:00-7:00)针刺,能影响CFS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使CFS金黄地鼠的起始活动时间与峰相位时间均较针刺导引前更向后延迟,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卯时针刺后,CFS金黄地鼠SCN内Per1、Per2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与空白组及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检测发现,针刺组SCN内PER1、PER2的蛋白相对表达含量较空白组及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1)CFS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紊乱,表现为起始活动时间及峰相位均迟后,日均活动量减少;(2)卯时针刺对CFS金黄地鼠自发活动昼夜节律紊乱具有影响,表现为使其起始活动时间与峰相位更加迟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卯时针刺上调SCN内Per1 mRNA、Per2 mRNA、PER1、PER2表达水平,从而增强对正性分子成分的负反馈抑制,使正性过程激活迟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