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东北乐华—德兴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华南中部多期碰撞造山带。之前对该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形成机制、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问题,而对于造山带中大规模成矿作用与造山作用之间联系研究相对较弱。因此,本文以造山作用与成矿作用之间的耦合机制为主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 在深入研究区域构造演化、前震旦纪变质地层、火山岩和岩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 在系统分析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研究了造山带范围内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成岩成矿系统组成特征及演化,探讨了造山作用与成岩成矿作用的时空耦合关系。 (3) 将以上研究成果应用到成矿带内成矿预测的实际工作中,优选了成矿远景区和预测找矿靶区。 经过深入系统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新的进展和认识: (1) 确定赣东北乐德成矿带处于华南中部多期碰撞造山带之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及万年构造单元。这一区域自中元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晋宁、加里东、印支和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以及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是一个经历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 (2) 通过对成矿带内金山、乐华、德兴及银山四个典型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其成因类型。 通过对金山金矿床岩石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测试分析,首次确定了金山金矿区的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探讨了热水沉积作用与成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金山金矿床形成演化的全过程:即成矿经历了初始矿源层→区域变质→动力变质→热水沉积→叠加改造五个阶段。 (3) 本文从构造体系、深源岩浆体系和流体体系对成岩成矿的控制作用等三方面对乐德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 由赣东北深断裂带及其衍生的次级构造所组成的构造体系是控制区域地质特征的关键因素。其长期性与脉动性活动的特点,引发中—新元古代大规模海相火山喷发和中生代区域性的Ⅰ型花岗岩浆活动,把深部大量的成矿物质带至地壳浅部,为本区大规模多金属成矿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成矿流体体系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同样密切相关,不同时代的不同成矿作用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含矿热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