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依法获取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8月,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定义进行了新的界定,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进展。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定性为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自此,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全面建设工作掀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及要务部门围绕国资委如何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本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试图通过研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在预算编制、收益收取、支出管理,以及监督考评等方面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推动我国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完善进程,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创新提供技术保障,进而促进整个国家预算体系的规范。因此,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研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以及促进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都具有深远意义。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确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性的任务,其中有众多协调因素,不仅要处理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其他三种预算之前间的协调统一关系,而且就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本身来说,也要统筹好预算工作中从编制、调整、执行,到监督管理与绩效考评各个环节之间权责利的划分与协调。据此,本文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各工作环节中的重点问题作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文章主要采用理论政策分析与实际问题剖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文共分六个章节。首先,本文以现代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与科斯创立的产权理论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辅之以现代预算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构架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理论框架,从根源上解释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理论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其次,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初步构想,挖掘现行体制下在预算编制、收益收取、预算支出,以及监督与管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得出:明确编制主体、完善收益收缴制度建设、规范支出管理、建立预算监管考评机制是我国目前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核心任务与重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