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女功在儒学语境下的教化机制进行探讨,主要以山东古曹州地区流传的一项古老的女功技艺——曹州绳编为中心展开考察,围绕其历史、工艺、传承、文化要素的分析,来透视儒家教化思想在女功范畴中的渗透转化,也即通过整个女功学习、制作、应用过程中的一些机制性要素的考察,以及传统社会中女性由此接受、实践和传布儒家教化思想状况的分析,从而获得对诉诸女功实践的中国传统女性教化机制的整体性认识。在传统社会,教化一词的使用是教、化结合的,也就是政教系统和风俗系统共同发生作用。政教带有人的主体能动性,而风俗则有先天性。二者在社会现实中往往重叠到一起,并且有着自组织的内在倾向性。而儒家教化的理论基础和施行路径设计,以人的生命欲求为基础,以礼制秩序为导向,通过礼俗互动的特有方式,调动、整合了各项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生活日用之间,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人心的教化。女功正是在这样整体教化机制作用下,在政教和风化两个层面上发挥了教化尤其是对传统女性群体的教化功能。从曹州绳编的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教化正是通过风俗生活、礼制保障和心性感化几个方面的机制性运行,来实现教化效果的。“绳祖崇拜”表征的是民间生活的信仰、情感、生命诉求等诸多方面,民众的时空观、生命观、价值观等都在其中有所体现,并通过各种民俗事项把这些观念渗透其中,主导着自己的生活样态。而儒家“神道设教”的传统,又把这些追求和观念巧妙地引向以婚礼为代表的制度化社会结构,通过政教系统建构的礼制,安放了这些带有天然特征的风俗内容,并且通过“花歌”这一融合技法、知识、娱乐多种内涵的形式,直指人心,把无意识的劳动创造提升为主动的道德体认和价值追求。这个转化、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即政教、风俗两个层面达到了有效平衡、稳定运转,因礼俗之间的密切互动而实现“泾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教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