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契约水平的提升研究——以M市公务员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期以来,心理契约从提出到发展,在中外学者的不断探索中,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不断突破。目前,心理契约理论已经逐步完善,并且已经很好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但是在公共管理应用中,还是有所欠缺。因此,在公共管理应用中引入心理契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必要性。公务员的心理契约的研究,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是一个补充。  本篇论文旨在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进行实证分析,在对当前学者现有的研究分析以及对以M市公务员为例的调查中,分析得出目前公务员心理契约的结构是三维结构:交易型心理契约、关系型心理契约和发展型心理契约。同时,在分析中发现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的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交易型心理契约是稳定的、关系型心理契约具有复杂性、发展型心理契约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缺失性;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变化带来相应制度的缺失、组织环境的复杂、公务员个体水平的差异。为此,提出三点改善建议:强化精神文化导向,提升交易型心理契约的价值定位;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固化关系型心理契约的连接纽带;疏通培养渠道,促进发展型心理契约的观念养成。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公务员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教学、实践与理论rn“不想当大师的建筑师就不是好建筑师”吗?非也.在一个建设爆发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那么多伟大的建筑杰作,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大师(天才
期刊
局部的不确定性rn当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于眼前种种不确定状态的确定.rn100年前此时的建筑师们,不是跟我们现在一样,也在寻找后来那个世纪的确定性么?当技术的发
期刊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最显著特征,其中农村劳动力4.82亿,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1%,并且农村劳动力仍然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增长。
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经济组织,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尽相同的职责使命,但其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都发挥着
2011年“郭美美事件”引发红十字会危机,导致我国公益性社会组织公信力直线下滑,公益服务能力、社会回应性和造血能力遭受质疑,财务监管不善、人力管理不畅等内部治理问题也
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网络、电视与通讯等传媒的空前发展,使得青少年一方面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快速变化,见多识广,早知、早熟,思维变得相当活跃。而在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