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过几次重大改革,每次改革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自2006年7月起,国家对高校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以科学设岗为基础,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分配制度改革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教职工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了收入的激励功能,稳定了教师队伍。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效用降低;绩效考核标准的科学化问题;分配制度的科研导向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大部分高校实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看,存在“经济人”的假设、组织目标取向和行为约束机制等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高校管理思想特征的一部分,或者是管理的一种价值取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政策、制度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同一系统中的制度、政策处于相同的环境,因而它们在基本特征、价值取向上是有紧密联系的,或者进一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至少是相容的。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这一种制度可以推断出高校管理系统的管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也有“经济人”的假设、组织目标取向和行为约束机制等三个特征。这种管理价值取向与高校的组织特性和组织人员(尤其是学术人员)的特性并不十分相符。高校组织是一个以高深知识为合法存在基础,以学科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学术组织;组织内部存在影响、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具有政治系统的某些特征;是一个松散组织的联合体,它的多样化使其目的具有自然模糊性。高校学术人员除了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的属性外,还具有“学术人”特性。高校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人员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用“经济人”的假设、组织目标取向和行为约束机制这种思想指导管理活动会产生一些问题,甚至是冲突。所以,创新管理思想、实行文化管理和价值管理应是高校管理改革的方向。这对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