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收入分配制度的分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先后经历过几次重大改革,每次改革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进行。自2006年7月起,国家对高校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高校收入分配制度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以科学设岗为基础,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分配制度改革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教职工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了收入的激励功能,稳定了教师队伍。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收入分配制度的激励效用降低;绩效考核标准的科学化问题;分配制度的科研导向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大部分高校实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来看,存在“经济人”的假设、组织目标取向和行为约束机制等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高校管理思想特征的一部分,或者是管理的一种价值取向。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政策、制度都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同一系统中的制度、政策处于相同的环境,因而它们在基本特征、价值取向上是有紧密联系的,或者进一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至少是相容的。从高校收入分配制度这一种制度可以推断出高校管理系统的管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也有“经济人”的假设、组织目标取向和行为约束机制等三个特征。这种管理价值取向与高校的组织特性和组织人员(尤其是学术人员)的特性并不十分相符。高校组织是一个以高深知识为合法存在基础,以学科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学术组织;组织内部存在影响、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具有政治系统的某些特征;是一个松散组织的联合体,它的多样化使其目的具有自然模糊性。高校学术人员除了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的属性外,还具有“学术人”特性。高校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人员价值的多元性,决定了用“经济人”的假设、组织目标取向和行为约束机制这种思想指导管理活动会产生一些问题,甚至是冲突。所以,创新管理思想、实行文化管理和价值管理应是高校管理改革的方向。这对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整体经济以及整个教育业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而这使得为高等教育发展起着重要保障作用的高校后勤原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是人类动机系统中较为复杂的成分,它作为一种个性心理倾向对个体的行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
在以知识经济为标志的21世纪,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人力资源已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组织之间展开竞争并取得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知识传承和创造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广东(今海南)文昌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社会文化学家、社会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大师。他出生于华侨商人家庭,早
民族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战以来,美国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日益丰富、完善,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70、80年代联邦大学生助学贷款政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对我国首次举办最大规模的运动会来讲,既充满着机遇又充满着挑战。如何将人类历史的盛会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这都将给我们的筹办工作带来一些非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主要由两种机构组成:一:是大学校,以竞争激烈的竞试为基础,二是综合大学,所有通过高中毕业会考的学生都可以顺利入学。一般来说,精英教育都由名牌大学实施,然而在法
“互联网”作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特征,己经影响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