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兴起,原始主义文化和原始主义文学思潮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表达为返朴归真、崇古慕俗的情感倾向。在中国现代作家丰子恺的作品中,我们就常能感受到这种原始主义气息以及原始与现代之间所产生的张力。丰子恺身处中国现代激烈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在时代思潮与传统文化的交替影响下,在原始自然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形成其独特的原始主义情结。他对儿童有着浓郁的崇拜心理,对人性质朴本真状态极为推崇,他的创作仅仅围绕这个出发点,形成独特的原始主义情结。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的回归,对率真赤子的崇拜,以及对原生态宗教民俗的抒写,丰子恺都展示了作为人类原初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和人类之初的人性质朴与纯真,同时也流露出他本人对原始文化和原始人性的惦记与向往。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语境的特殊性,很容易被误认为他的原始主义情结是受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而忽视了他的独特性。 本文通过选取中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主义作家 D.H.劳伦斯和沈从文,与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内涵及成因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倾向的建构资源主要不是外来的,而是在老庄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佛教婴儿行等精神理念和他本人独特的儿童崇拜心理相互作用的驱动下所作出的文化取舍。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具有多重时代意义,为中国现代艺术构建了一种精神范式,为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出现做了铺垫,也为西方人从理性主义的重重封锁中突出重围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从整体来说,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倾向,虽然呈多种状态,有不少过于理想化的成分,然而,就其出发点而言,都来自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美好的一切也可以作为人类社会必然会到来的最高阶段的生态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