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艺术思想中的原始主义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zvm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兴起,原始主义文化和原始主义文学思潮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表达为返朴归真、崇古慕俗的情感倾向。在中国现代作家丰子恺的作品中,我们就常能感受到这种原始主义气息以及原始与现代之间所产生的张力。丰子恺身处中国现代激烈动荡的社会变革时期,在时代思潮与传统文化的交替影响下,在原始自然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中,形成其独特的原始主义情结。他对儿童有着浓郁的崇拜心理,对人性质朴本真状态极为推崇,他的创作仅仅围绕这个出发点,形成独特的原始主义情结。在作品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生态的回归,对率真赤子的崇拜,以及对原生态宗教民俗的抒写,丰子恺都展示了作为人类原初生活的无限丰富性和人类之初的人性质朴与纯真,同时也流露出他本人对原始文化和原始人性的惦记与向往。然而,由于所处时代语境的特殊性,很容易被误认为他的原始主义情结是受了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而忽视了他的独特性。  本文通过选取中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始主义作家 D.H.劳伦斯和沈从文,与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内涵及成因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倾向的建构资源主要不是外来的,而是在老庄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佛教婴儿行等精神理念和他本人独特的儿童崇拜心理相互作用的驱动下所作出的文化取舍。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具有多重时代意义,为中国现代艺术构建了一种精神范式,为新时期寻根文学的出现做了铺垫,也为西方人从理性主义的重重封锁中突出重围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从整体来说,丰子恺的原始主义倾向,虽然呈多种状态,有不少过于理想化的成分,然而,就其出发点而言,都来自一种积极的态度,其美好的一切也可以作为人类社会必然会到来的最高阶段的生态状态的追求。
其他文献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文学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严家炎先生说:“文学有地域性,这一事实似乎很早就受人注意。”法国19世纪文学史家丹纳,在他的《英国文学史》引言中
无论人们对鲁迅的作品是褒是贬,我们都不可否认这样的事实:鲁迅凭借艺术的天才,把自己悖论式艺术世界和丰富复杂的心灵浑融地编织在一起,使自己生活时代的人们(包括鲁迅本人)的思
日人佐伯好郎是景教研究专家,在景教研究界享有极高的荣誉,毕生研究景教的他,晚年还自称“景道”。佐伯好郎以后的景教研究界,有人赞赏他的观点,有人对他的观点提出异议,但有一点可
数字技术所造就的网络社会,于人类文明史而言,是全新的。它的技术本体延展规定网络文化分散、动荡、反专注、反意义、虚无并相对的特式。可就是在以追求新异、变化、流动、无意
本文对文革后期《朝霞》短篇小说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当时主流意识形进行了话语分析,在乌托邦心态、意识形态的层面上阐明了《朝霞》短篇小说的独特性和造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