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塔里木河(塔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流域,是我国优质棉、粮、特色果品、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基地。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水资源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导致塔河两岸植被衰退,塔河下游河道断流,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威胁。近几年来,为恢复生态环境,多项治理措施陆续实施。为研究治理措施效果和水文生态动态变化状态,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研究自然条件下植被生长状况以及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和种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里木河(塔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流域,是我国优质棉、粮、特色果品、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基地。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水资源不合理使用等原因,导致塔河两岸植被衰退,塔河下游河道断流,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威胁。近几年来,为恢复生态环境,多项治理措施陆续实施。为研究治理措施效果和水文生态动态变化状态,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研究自然条件下植被生长状况以及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和种间关联性;并对生态恢复措施下植被恢复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评估不同生态恢复措施治理效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自然条件下监测区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略有波动,但整体比较平稳,与研究区位置以及植被生长状态,种群结构等均有密切关系。监测区Z2和Z3植被覆盖度基本在24.73%和16.42%左右波动,监测区Z1植被覆盖度在26.07%~30.53%之间,波动范围稍大,出现缓慢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8年间上升4.46%。监测区Z1植被覆盖度增长率均为正值,整体在0.29%~17.09%之间波动,波动范围略大。监测区Z2植被覆盖度增长率波动范围为-4.07%~6.05%,监测区Z3波动范围为-2.91%~7.18%,监测区Z2和Z3增长率波动略小,有负有正。(2)自然条件下样方地内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与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现出比较强的聚集分布,呈现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其生物学特性即生长环境与自身的生长繁殖特性有关。种间关联性是研究物种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指标,胡杨与柽柳种群关联性变化趋势一致。(3)不同生态恢复措施下,塔河中游地区2012~2020年植被覆盖度年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2019引洪灌溉区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生态闸区、退耕还林区和围栏封育区2012~2020年植被覆盖度增长率分为两个增长时段,2013~2016年较小,平均增长率为2.69%,2017后增长率较大。(4)生态恢复措施下年内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与植物生长季一致。高植被覆盖度基本集中在6~9月,3~5月和10~11月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覆盖度变化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与植被生长季相一致。(5)植被覆盖度增长率表现为围栏封育区>生态闸区>2018引洪灌溉区>2019引洪灌溉区>退耕还林区。形成这一结果不仅与各项生态恢复措施特点有关,也与研究区地理位置,原有植被数量、植被种类、土壤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实施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后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为挽救和改善塔河流域生态环境,生态输水、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措施实施,已取得相应的成果,生态环境逐渐转好。建议不断调整恢复计划,优化更加有效的恢复措施;同时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实现高效节能恢复生态环境,为塔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越的基础条件。
其他文献
内燃机作为一种庞大的耗能和排放群体,一直以来都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关注对象。均质压燃(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因其热效率高、污染物排放低、燃料适用性强等优点,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满足环境友好型动力设备要求的优秀策略。但碍于其燃烧过程难以控制及运行范围窄等缺陷,商业化进程较为缓慢。本文选用不同掺混比的正丁醇/煤基石脑油混合燃料为试验对象(混合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也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同时,大量城市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已成功用于路基填筑及底地处理、绿色混凝土骨料、生态砖制品等。而将建筑垃圾中再生骨料用于储水结构的“海绵体”理论研究方面资料相对较少,且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基于此,论文依托西北院科技研发项目“建筑垃圾作为储水“海绵体”的体系结构及技术应用研究”,通过对建筑垃圾中的废混凝土与
在国内外研究中,钢结构剪力墙因其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而在众多抗侧体系中脱颖而出。在研究钢板剪力墙中发现:波纹钢板相较于平钢板在对于约束钢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面外变形有突出效果。但是波纹钢板的尺寸受到相应制作模具的限制,并不能满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让波纹钢板的材料达到充分利用;且在安装和制作方面,平钢板较波纹钢板会更加方便。目前可对平钢板进行加肋和混凝土组合结构对其强化,使其不仅达到波纹钢板在抗侧性
随着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和城市小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峻。拼车是一种多人共乘一辆小汽车的出行方式,随着网约车平台的成熟逐渐被城市居民所接受。拥堵收费是一种管理交通需求的经济手段,目的是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高峰期城市路网的车流。在拼车和拥堵收费情景下研究动态交通演化过程有利于探索交通流演变的内在机制,特别是了解拼车和拥堵收费对交通网络产生的影响,进而更好进行交通诱导以及交通流控
为了克服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角点奇异性问题,并将它们运用到有限元中,推导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Drucker-Prager系列屈服准则,并基于推导的准则进行了ABAQUS材料子程序的二次开发。首先采用数学推导的方法确定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强度参数与抗剪强度参数间的关系。提出了两种计算流动矢量的方法,分别为公式法和定义法。参考传统的基于Mohr-Coulomb屈服准则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的方法,以双剪统一强
西藏那曲地区气候环境恶劣、海拔较高、低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及季节温差较大、生态环境敏感,是典型的高寒高海拔季节性冻土区。该区域内路基冻害现象频发,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季冻区公路路基冻害课题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然而各地区的气象气候、地质环境和水系水文等条件各不相同,治理难度较大,致使公路路基冻害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西藏那曲地区的冻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沥青混合料的再生、温拌、改性技术是沥青路面的三个重要课题,在固废利用、节能减排、路用性能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依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主研发了一种具有再生—温拌—改性三合一功能的沥青添加剂(命名为Wise),本文研究了其基本技术性能和路用性能,试验评价了温拌效果,对促进路面材料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研究选用了高速公路面层的铣刨料RAP,通过抽提试验研究了抽提沥青针入度随Wise剂
桥梁表面裂缝检测对桥梁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采集沿着光纤轴向分布的应变,即分布式应变。但采集到的分布式应变往往存在信噪比低的问题,裂缝处的应变异常改变容易被噪声“淹没”,从而给后续的裂缝检测造成巨大的问题。深度学习方法可以自动提取可判别的特征且对噪声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开展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和分布式应变的桥梁表面裂缝检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基于分布式应变的桥梁表面裂缝检测中信
驾驶人行驶过程中超速或不合理的速度选择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人们侧重于通过交通设施控制行驶速度,但一起起因超速或速度选择不合理引发的严重交通事故说明,我们对速度控制措施作用下驾驶人速度选择的影响机制知之甚少。因此,本文拟采用仿真模拟、实地试验与人格属性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驾驶人通过各种速度控制措施的实际速度和感知速度变化特征,结合驾驶人人格属性,明确各种速度控制措施对驾驶人速度
流线型箱梁断面作为现代大跨径桥梁中常用的断面,若其气动外形不合理会导致桥梁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振,因此在设计桥梁时需要考虑其抗风稳定性。由于涡振发生的机理较复杂,研究涡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结合工程经验进行风洞试验,但措施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快速估计断面是否会发生涡振,本文对两个桥梁断面分别进行了风洞试验及CFD模拟,建立了扭转涡振数据库,并利用神经网络对断面的涡振性能进行识别。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