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家在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并充分考虑到中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之后,对历史学科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要求,即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与养成正确历史学习态度的主要推动力。因此高质量落实史料实证素养成为了新时代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更要切实关注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而当前国家对初中阶段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尚未给予明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在深入研究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方法,并充分考虑到中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之后,对历史学科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历史学科的核心要求,即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与养成正确历史学习态度的主要推动力。因此高质量落实史料实证素养成为了新时代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更要切实关注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而当前国家对初中阶段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尚未给予明确论述与具体的实施建议,因此在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访谈,明确在初中落实史料实证素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原则与实施策略。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能力水平划分,以及《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中史料实证素养对初中生的能力要求设计了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史料的认识不够深入,仅有34.6%的学生明确史料的概念,对于史料实证素养所要求的其他能力水平也较低。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的同时组织了教师访谈,访谈内容反映出教师在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过程中存在没有教学参考,学生的能力限制教师发挥等问题。依据学生以及教师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落实史料实证素养最基本的五项原则:直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以及适量性原则,同时笔者在研究后认为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以上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培养策略:发展自身史学素养,教学重视史料运用;透彻理解所授内容,深入发掘教材史料;呈现多样化的史料,指导学生分析史料;构建矛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辩伪意识;指导学生收集史料,丰富史料收集途径;开放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证精神等六项培养策略,并在此培养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教学过程,为策略的实施提供具体的教学案例,提高策略的操作性。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各类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是石家庄精英中学创建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在石家庄精英中学等学校的教学运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山东省Y中学结合自身情况引入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年级大力推行,历史学科组也进行了实践,在不同课型中积极应用该模式,对如何在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索,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践行中对此模式有一定的突破。第
新课程改革是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激烈的碰撞中不断向前向好发展。课堂上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建设一种科学而且又特别高效的历史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了目前国家进行新课程改革非常迫切的任务。而初中历史“四步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诞生,无疑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是促进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最佳实践途径之一,在推动老师和学生解决课堂上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是一座蕴藏着丰富历史资源的宝库,以诗证史,开辟历史教学的新途经、新空间。巧用诗词,创设历史情境,涵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格外重要。诗词作为一种文史兼具的材料走进大众视野,为了进一步研究诗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笔者整理学界关于诗词走进历史课堂的相关研究
回望人类历史进程,战争是人类无法回避的巨大创伤,而和平则始终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追求,和平与发展更是当今社会始终不变的时代主题。随着和平学学者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平的内涵逐渐丰富,和平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热爱和平是初中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历史作为一门记载人类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精华的重要人文基础学科,肩负着传承过去,开启未来的重任,最应当承担起和平教育这一重大任务。目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族气节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泉。无论是聚焦当代中学生的成长发展还是中学教育的现实发展,都需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初中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教育对象,他们正处在品德塑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目前各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涌入我们国家,文化观念、节日习俗等方面不断冲击着我们本国的传统文化,导致初中生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日趋淡薄,很难认识到中
伴随着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以时空素养为代表的五大核心素养成为高中教学的热词,且这两年的高考题对时空观念的考查越来越多,对高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时空素养落到实处?如何加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引?如何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领会与运用?如何形成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一些基本策略?这些是本文思考和研究的重点。在撰文前作者先是对国内外历史时空观念教学进行研磨学习,再针对山东
在我国,地方志是研究一个地区乡土历史的重要书籍,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是很有价值的史料文献。如果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引入地方志内容,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他们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使用地方志史料进行教学。本文以昌乐县地方志为例,将清嘉庆年间的《昌乐县志》、民国时期的《昌乐县续志》以及1992年修订的《昌乐县志》这三本县志资料为主要研究
沂蒙地区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其深厚的红色底蕴与丰富的红色资源能够成为该地区历史教学工作的课程资源宝库,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宽阔的探索与实践空间。将沂蒙地区红色资源应用到高中历史研学旅行中能够对历史教学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其显著的实践性与体验性既有利于创新历史教学的形式,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沂蒙
现代社会中,教育与人才的地位逐渐升高,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的主题。过往的应试教育由于其缺乏创新,素质教育开始登上舞台,着重激发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素质教育倡导推陈出新,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模式的养成。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历史不可或缺的思维品质,能够提升学生质疑与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水平。本文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问题意识的
有关汉字加工的研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的热门研究。小学阶段是学习汉字的起始时期和关键时期,探究小学生对于汉字的心理识别和加工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儿童学习汉字的能力,对于汉语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小学生汉字加工的因素有很多,如正字法意识、汉字语音、汉字结构、汉字部件等等,在笔画层面,已有研究表明笔画数、笔画重复性和复杂性、笔画长短和笔画的空间位置等因素会影响汉字加工的进程,但对于笔画的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