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脂肪代谢以及运转异常,从而使血浆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脂质高于正常值称为高血脂症(HLP)。HLP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也称为血脂异常。脂质微溶或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跟蛋白质结合,从而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也称作高脂蛋白血症。传统祖国医学则把HLP归结于痰浊、血瘀的辨证论治范畴。近来研究表明,HLP是动脉粥样硬化(AS)、脂肪肝(FL)及冠心病(CHD)等相关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也是继癌症、结核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同时,与HLP相关的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和FL等代谢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现出惊人的上升速度。中草药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瑰宝,数千年间已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并有着杰出的贡献。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runb.) Mak (GP)始载于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朱棣所著的《救荒本草》,为葫芦科绞股蓝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实验用绞股蓝味苦、微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出痰浊的功效,因此从中医理论上讲,可以达到防治高脂血症的目的。本实验以中医药理论基础、现在医学理论作为指导原则,通过建立简便可行、稳定的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观察绞股蓝不同组分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以及确定绞股蓝降血脂、抗氧化和保肝护肝的有效部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以期为绞股蓝降血脂的临床合理应用进一步提供依据。方法:SPF级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辛伐他汀)组、绞股蓝总提物组、绞股蓝50%乙醇部位组、绞股蓝残渣组,每组10只。正常组小鼠喂食普通饲料,其他各组小鼠均喂养高脂饲料。4W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每只各灌胃蒸馏水0.4ml,阳性组以舒降之6.7mg·kg-1·d-1的剂量灌胃,其余三组分别以绞股蓝总提物、绞股蓝50%乙醇部位、残渣溶解后灌胃,给药剂量均为0.34g·kg-1·d-1(相当于生药材5.44g·kg-1·d-1)。共给药4W,给药期间各组小鼠饲料成分保持不变。每周记录各组小鼠体重。给药结束后,使用生化试剂盒对各组小鼠的相关血清指标(TC、TG、LDL-C、HDL-C、MDA、SOD、AST、ALT)进行测定,同时称重和计算肝、脾、肾的脏器系数,并分别取部分肝脏样品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和PCR基因分析。结果:高脂饲料喂养4W后,模型组HLP小鼠的体重、血清中的TC含量显著性的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表明本次试验高脂造模方法切实可行。给药结束后,模型组HLP小鼠的体重、TC、TG、LDL-C、肝脏系数等均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HLP小鼠相比,辛伐他汀阳性组、绞股蓝总提物组、绞股蓝50%乙醇部位组均能显著性地改善HLP小鼠的血脂异常情况(P<0.05或P<0.01),而绞股蓝残渣组HLP小鼠的症状则无显著性改善(P>0.05)。分子机制上,辛伐他汀阳性组、绞股蓝总提物组、绞股蓝50%乙醇部位组HLP小鼠肝脏的Srebp-1c mRNA水平和HMGR mRNA水平显著性地下调,而ApoA-I mRNA和LDL-R mRNA水平显著性上调(P<0.05或P<0.01)。同时,各组HLP小鼠的肝脏病理切片以及血清中的下降的ALT、AST含量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进一步比较绞股蓝三个给药组之间药效结果,我们得出绞股蓝50%乙醇部位是绞股蓝降血脂、抗氧化和保肝护肝的有效部位。结论:1本次实验期间所使用的高脂饲料,能够显著升高小鼠体重以及血清中的TC含量,并可引起严重的脂肪病变,表明该造模方法确切实可行,且符合本论文的研究需求。2绞股蓝50%乙醇部位更能显著的降低HLP小鼠的体重以及血清中的各项生化指标,为绞股蓝降血脂的有效部位。其分子机制可能为下调HLP小鼠肝脏的SREBP-1c mRNA、HMGR mRNA,以及上调ApoA-I mRNA、LDL-R mRNA水平,共同产生调血脂的良好药效。3绞股蓝50%乙醇部位为绞股蓝抗氧化、保肝护肝的有效部位。4虽然本次试验确定了绞股蓝50%乙醇部位为有效部位,但这一部位是一群化合物的集合体,因此还需要详细分析其相关成分。建议进一步使用提取分离技术,以及借助LC-MS/MS等分析方法来逐步缩小绞股蓝降血脂的药效学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