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全球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老龄人口的比例逐渐上升,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将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50岁以上的人群在步入到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中,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老化,身体健康状况低下,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弱,严重影响了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加重了老龄化社会的负担。对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相关知识水平,促使其建立积极的健康信念,养成科学的健康相关行为是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相关调查研究均已证实健康知识是形成积极健康信念的基础,正确的健康信念是有效地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的动力,而科学的健康相关行为有利于健康知识和信念层次的提高和巩固。在中老年人群中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行为的指导,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目的:1.了解掌握济南市城市社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现状:2.在中老年人群中开展综合性、多水平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老年人群健康知信行改变情况,评估综合健康干预措施效果。研究方法:在济南市整群随机选取干预和对照社区,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干预社区实施多水平综合干预,对照社区不实施干预,分别调查干预和对照社区中老年人在干预前后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现状和改变情况。剔除数据严重缺失、不合格问卷,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和数据校验。数据整理与分析用SPSS17.0软件完成,采用描述分析、卡方检验、独立样本,检验和双重差分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干预社区干预前后调查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后,干预社区中老年人总健康知识、基本健康知识和糖尿病知识得分提高幅度明显,干预前后平均得分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知识提高幅度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健康信念平均得分提高明显,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后,健康行为平均得分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行为改变不明显。2.对照社区对照前后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变化情况两次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社区中老年人总健康知识、高血压知识、糖尿病知识平均得分改变不明显(P>0.05),只有基本知识方面得分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调查结果比较,总健康信念平均得分下降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健康行为平均得分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3.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得分增值比较干预社区中老年人糖尿病知识、总健康知识和总健康信念干预前后的增值高于对照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健康教育对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信念具有明显的提高效果,但对健康行为的作用不明显。4.被调查者获取健康知识的意向性分析中老年人倾向于选择“一对一”、“同龄人之间相互交流”的健康知识传授方式,实际生活中通过电视、广播和报刊杂志渠道获得健康知识的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大,通过医生获取的比例较低;中老年人最希望通过电视来获取健康知识,希望通过医生和医学讲座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健康教育的方式还有待改进。5.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多重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年龄对健康知识得分有显著性影响,在婚、文化程度高、年龄较低的中老年人的健康知识得分较高,性别对健康行为得分有显著性影响,女性的健康行为得分较高,而人口学特征对健康信念得分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得分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1.中老年人群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中老年人存在不合理的膳食行为和不良的生活习惯。2.多水平综合性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信念,但对健康相关行为的作用不显著,说明中老年人的膳食行为和生活习惯改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必须长期对其进行健康教育。3.中老年人的健康知识、行为受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特征的中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是必要的。4.健康知识、信念、行为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知识是形成积极信念的基础,正确的信念是有效地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动力,科学合理的行为有利于健康知识和信念层次的提高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