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的语言变体,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被创造并且应用在网上或日常生活中。这种常见而又独特的现象起初流行于网上,随后逐渐被人们接受并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2013年比较热的网络新词“特困生”和“土豪”,原本分别指家里特别贫穷的学生和在乡里凭借财势横行霸道的坏人。现在,分别用于表示上课老打瞌睡特别困的学生和那些有钱又很喜欢炫耀的人。语言学家和学者们已经从不同领域对网络新词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角度包括其特征和分类、语法和语义特征以及其翻译等等。但是很少有学者关注网络新词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以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为依据,试着从认知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的意义建构以及在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概念合成理论来源于心理空间理论,主要用来描述投射和信息合成的过程。该过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信息通过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的投射到合成空间,经过一系列的组合、完善和扩展过程,最终涌现出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结构。Fauconnier将合成网络分为5类:镜像网络、简单网络、单边网络、双边网络、多边整合网络。本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网络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发现概念合成理论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对意义的理解起到极强的阐释功能,以及网络新词的意义建构。同时文章分析了网络新词意义建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认知能力和知识背景。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同时介绍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第二章简单的介绍了网络语言,新词以及网络新词。然后综述了前人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新词从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综述指出他们研究的贡献与局限。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介绍了概念整合理论和概念整合网络的类型。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论文最重要的部分。在这四章中,作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新词进行分类并从修辞学和形态学的角度讨论了网络新词的特点。然后第五章结合例子用这五种网络模式分析了网络新词的合成过程和意义建构过程。第六章是结论,给出了主要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