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语言的发展是人类语言演化的缩影,对幼儿语言发展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语言如何从初级结构转化为更为复杂的结构。本文旨在从语言的个体发生学视角,以不同幼儿对同一故事母版的复述性话语发生为载体,探讨4-5岁幼儿早期听读习惯对其口头叙事能力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义发生理论关注意义的产生,认为每个个体对意义潜势的选择习惯都是从婴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幼儿语言作为语言历史发展的投射、个体语言发展的载体,为研究个体语言发展提供真实语料。幼儿口头叙事是幼儿从较为随意的日常口头语言向较为正式的书面语言过渡的载体,伴随着幼儿的语义组织能力的发展,是研究语义发生机制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切入点。 已有研究表明(如黄娟娟2005;Zhou2009),早期阅读习惯良好与否,对话语功能的形成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选取了160名4-5岁幼儿,将他们按照早期听读时间平均分为两组,采集了他们对同一绘本故事母版的不同复述版本作为语料,进行偏离情况和功能成分的标注和统计,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义发生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的框架下,分别从语类特征、词汇语法特征对不同早期听读习惯幼儿叙事话语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以期总结出提升幼儿口头叙事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幼儿的早期听读习惯与口头叙事能力是否具有相关性? (2)不同听读习惯的幼儿在词汇语法层的哪些方面体现出差异?其实现方式是什么? (3)儿童口头叙事能力发展的个体发生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如何得到提高? 通过对幼儿口头叙事一系列的分层次解读,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4-5岁幼儿尚处于前成人语言阶段,自我中心语言尚未完全消褪,幼儿的口头叙事能力与早期听读习惯呈正相关,具有不同早期听读习惯的幼儿出现语言偏离的频次和类型具有显著差异。 与成熟的成人语言相比,该年龄段幼儿语言的偏离现象首先发生在小句层面。在幼儿复述故事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遗漏或增加语码,并提示成人,这样的提示体现为与内容无关的小句和语义扩充的小句。其中,幼儿扩充的语码大都以展现细节描写为主,以增加带修饰功能的词组或小句为主,很少在结构上有大的改动。相较而言,成人语言在进行故事复述时,往往更重视叙事中的脉络是否清晰,叙事结构是否完整等宏观信息。其次,幼儿口头叙事话语常常伴随着外显的思维过程,在重构叙事的过程中,体现为反复、沉默、失当、冗余或直接说“不知道”等现象。此外,语法隐喻已经有所展现,但及物性隐喻多于名词化,人际隐喻也以语气隐喻为主,这些都是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区别于处于认知发展其他阶段的群体的特征。 社会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互动和交流,对话性是其固有属性,在幼儿重构故事遇到障碍而又希望能够继续下去时,往往会用一些标志性话语邀请成人加入到对话中来,成人提供的支撑性话语主要起到了鼓励和信息提示的作用。具有不同早期听读习惯的幼儿对支撑性话语的需求也有明显不同,体现在以支撑性话语为转换标志的话轮数呈现极其显著差异。同样因不同听读习惯而呈现显著差异的还有词组代替小句、不完整小句、语义扩充小句、修饰、修正、省略、迟疑、失协、仅回答是/非问等偏离类别。 第二,早期听读习惯对口头叙事能力的影响体现在词汇语法层的各个方面,包括语类特征、及物性过程、语气系统、情态系统以及衔接手段等。 不同早期听读习惯引起的差别首先体现在语类结构上。听读良好幼儿更倾向于独立重建故事的主要情节,对整体叙事结构的指向更明确,掌握更多细节描写的意义资源,呈核心型记叙语类;而听读不足的幼儿往往只能复述一系列单次事件,对整体叙事结构的构建更多地依赖于语料收录员的引导,呈协商型讲述语类。记叙文是讲述文的高一级的表述,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听读良好幼儿的口头叙事能力要高于听读不足幼儿。 对概念基块进行解构-重组的过程中,幼儿口头叙事中已具备了及物性系统的所有过程类型,但由于少数句和不完整句的差异,听读不足幼儿在有效小句数量上明显少于听读良好幼儿。在各种过程类型中,物质过程的使用均占到了60%以上,成为其叙事结构的主体,说明物质过程是幼儿构建经验世界的主要过程类型。再次,听读良好和听读不足幼儿叙事语篇中使用的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呈现显著差异,在环境成分的使用上,听读不足幼儿明显少于听读良好幼儿。 在人际意义的实现上,听读不足的幼儿在叙述由于叙事者视角转换而引起的指称转换中更容易失误。在感叹语气的使用上,听读良好幼儿远高于听读不足幼儿,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情感表达,在情态表达的过程中对程度副词、情态操作词等情态表达方式的掌握也更为灵活,而听读不足幼儿更多地以极性情态操作词和关系过程来完成情态的表达。 在语篇连接方面,幼儿更喜欢有规律的可预期的重复结构,但重复叙事不是叙事的全部。听读良好幼儿的口头叙事中包含更多循环叙事之外的连接信息,而听读不足幼儿更多地专注于循环叙事部分的构建。 第三,通过对特定故事类型的讲述,能够让幼儿对语类的敏感度得到增强。 早期听读经历中与幼儿共建文本的经历,能够促进幼儿意识到特定语类的纲要性结构,帮助幼儿在词汇语法层面扩大语义潜势,增加语义自觉性,并逐步放弃支撑性话语独立构建文本。幼儿在叙事过程中创造出了语义空间,但听读不足幼儿所创建的语义空间小于听读良好幼儿。 第四,选择即是意义,幼儿逐渐学会在积累起来的意义潜势中进行选择,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不断自我修正和相互修正,建立起自己的表达偏好,从而推动语言的个体化发展。 语言是人类学习其他事物的工具和桥梁,因此,语言和教育向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是否能够通过自身的意义系统识解经验世界。通过培养良好的早期听读习惯,幼儿能够更多地积累意义潜势,并通过虚拟的角色和虚拟的事件构建话语空间,促进对时间和空间概念、亲在的和虚拟的等概念的理解,体会文本与个体间的对话性,构建立体思维方式。通过积极参与讲述故事的活动,幼儿不但能够充分发挥语言的意义潜势,在叙事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实现为真实话语,还能够对其进行监控和修正,锻炼逻辑语义的组织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口头叙事给看护人提供了观察幼儿语言并干预幼儿语言发展的契机。建议幼儿看护者采用支撑性互动的方式与幼儿共建文本,通过对意义的协商,看护人得以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修正他们在词汇语法层面的失误,并有机会将他们引向逻辑更严密、结构更完整的叙事,提升最近发展区,进而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