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中小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核心,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不断开放的银行业是我国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舞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驻我国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在国内市场也快速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有着深远影响。
  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的经营模式、信贷技术及其他方面都将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示范作用,在推动我国银行业加快转变传统理念的同时,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利用本土优势,加快创新,提高我国银行业效率;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也会给东道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挤占本国银行业市场、增加银行业危机、货币政策效应削弱、成本的提高等。对于外资银行进入的研究,早期学者主要集中在外资银行进入的政策意义、对外资银行进入的监管及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近期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信贷供给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涉及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影响。
  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是通过阅读已有文献,归纳总结中小企业信贷量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外资银行的特性,引出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中小企业信贷量影响的争论:一方面,外资银行会由于“摘樱桃”效应,即外资银行进入后将客户锁定为东道国外资企业、大型企业及富有个人等优质客户,而不重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因此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会抑制中小企业信贷。而且根据关系型贷款理论,外资银行在处理基于“硬信息”的贷款业务时具有比较优势,并不适合对基于“软信息”进行信贷业务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进入形式和不同时期外资银行进入对一国中小企业信贷都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会对东道国产生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制度溢出效应等,从而都会促进东道国国内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
  其次,本文简单回顾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进入形式,及各阶段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然后对外资银行的进入进行理论分析,从外资银行进入的效应分析逐步深入到对一国信贷融资体系的影响,最后引出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
  最后基于理论总结和分析,本文借鉴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业总体企业信贷影响的经验分析,手动搜集数据并构建实证模型来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并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对实证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结合本文的结论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简单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及意义,并结合大量文献撰写综述,回顾和总结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状况。在外资银行不断深入在华发展和国内中小企业信贷供求不均衡的情况下,提出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对中小企业信贷供给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结合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一国信贷供给的影响存在巨大争议的背景,提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一国中小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同样存在争议。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在收集客户信息方面的缺陷使得其并不适用关系型信贷,并且亦如客户跟随理论,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首先会导致“摘樱桃”效应,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不会提升中小企业信贷量,甚至会有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直接益处,外资银行进入不仅能够对整体信贷带来提升使所有企业受益,而且即使是外资银行进入不会或是很少给中小企业信贷,但是其进入的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制度效应等却能够促使东道国银行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因此,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对我国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逐步过渡到分析对中小企业信贷供给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历程,并深入分析各历程下外资银行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的总结。之后对外资银行在华目前经营发展状况进行描述,通过列举大量的数据,包括近期外资银行在华数量、经营机构分布情况、经营业务情况以及各类财务数据情况,得出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进入瓶颈期,外资银行也到了转变经营模式的地步,或是需要拥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三章主要对外资银行的进入进行理论分析,从外资银行进入的效应分析逐步深入到对一国信贷融资体系影响的分析,最后引出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对于影响机制,主要从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制度效应三方面进行阐述。在各种机制的作用下,外资银行进入会造成“摘樱桃”效应和“鲶鱼”效应的现象,因此对一国银行业的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一国信贷供给。对一国信贷融资体系的影响,重点从理论分析和影响途径研究,层层递进,最后过渡到分析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小企业信贷问题影响,研究国内外资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原因及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国内外资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的特点。
  第四章基于前文的理论分析,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总体信贷影响和中小企业信贷影响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将传统的信贷理论模型和其他文献模型进行融合,利用2008年-201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总体信贷呈U型曲线关系,即外资银行的进入初期对我国总体企业信贷起抑制作用,而随着进入的不断加深逐渐转变成促进作用,转折点是外资银行信贷占GDP的比重为8.61%,本文实证结论与Weller and Scher(1999,2001)、毛泽盛(2010)研究结果一致,且毛泽盛(2010)的研究中拐点为8.84%。但外资银行进入却和中小企业信贷呈倒U型曲线关系,也即外资银行进入之初可以促进中小企业信贷,但随着进入程度加深,对中小企业信贷反而有抑制作用,拐点是10.04%。
  结合当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程度(外资银行信贷占GDP比重为2%左右),外资银行对国内总体企业信贷的影响是抑制作用,但对中小企业信贷却是促进作用。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对这一结果进行适当的解释,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初期导致国内总体企业信贷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摘樱桃”效应,而对中小企业信贷起促进作用,是因为外资银行带来的“鲶鱼”效应、竞争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制度溢出效应等,使得国内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投入,表现为外资银行使得中小企业信贷增加。
  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目前,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整体企业信贷的影响是抑制作用,却对中小企业信贷起到促进作用。因此,结合其他学者得出的类似结论,通过前文论述外资银行进入的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外资银行进入产生的几大效应,因此间接促进国内银行业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基于此,本文从政策角度、外资银行角度及国内银行业角度提出建议。从政策角度,建议加大对外资银行的拥护力度和监管;在外资银行角度,建议转变业务模式和地域分布;最后建议国内银行应该加强与外资银行的交流与合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文的创新之处为:1,当前国内学者关于外资银行进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方面,也有较少学者研究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国内企业总体信贷供给的影响,鲜有研究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影响的文献,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外资银行进入对国内中小企业信贷供给影响。2,本文数据新颖。已有的文献中,中小企业信贷额数据一般是选择中小企业板块中各上市公司的信贷数据,或者是中国金融年鉴中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信贷总额等替代变量。而本文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各年度中国金融年鉴以及人民银行每季度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直接的中小企业信贷数据,本文数据更加全面直接准确,对中小企业信贷的测度更加合理,本文结论更加准确和具有说服力。
其他文献
期刊
金融衍生品自出现以来,就经历了快速的增长。若将其认为是经济领域里的一顶皇冠的话,那么期权就是这项皇冠中的璀璨明珠。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的发生越来越频繁。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工具,金融市场对期权的需求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国沪深股市交易市场,已经结束了指数期权和个股期权的仿真交易,个股期权上市也有月余。中国大陆期权时代的序幕已经拉开,对于期权这种相对陌生的产品,应如何把控,并对其进行合理
学位
报纸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经济联系越加密切,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实施对外开放、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2014年,发展中经济体流入量达到7780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占比达到53.6%,这说明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各国投资者的青睐。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在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在金融危机
学位
期刊
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在新经济形势下,企业不能再依靠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优势,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产品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各地都在积极响应“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口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创新平台获得资金进行研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异质企业”的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通过产排污系数、全要素生产率构造企业层面的出口绿色技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较大,资源人均占有量处于世界较低的水平,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压力。进入新世纪以来,农业由粗放型的传统农业逐渐向集约化、技术化和资本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有助于解决近年来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自2004年以后连续12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以“三农”为主题,说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山东省位于东部沿
期刊
住房是居民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住房制度改革开始,我国住房供给与分配的市场化速度加快,住房商品化时代逐步到来,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然而,由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住房分配制度的根本性转变,商品房价格急剧攀升,“市场失灵”所引起的社会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解决住房市场失灵问题,政府作为准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有责任完善解决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