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苏14、桃7区块盒8-山1段地层对比与砂体展布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总面积占国±4%,近几年来陕北斜坡是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发现的苏里格气田就在陕北斜坡的北部,含气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石油、天然气的主力产气层之一。本次论文研究区域为苏里格气田中部的苏14、桃7区块,面积约为1.3×103km2。苏里格气田各单位及众多院校和多家研究单位,在基础地层划分标准上不统一。桃7区块为合作区块,由川庆钻探公司合作开发,资料收集有一定困难,加上苏14、桃7区块地层划分还不够清晰,标志层特征也不太明显。桃7、苏14区块钻井数量大,盒8、山1段未进行统一的地层分层及储层编图,导致两个区块盒8、山1段储层整体展布特征不清。桃7、苏14区块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是研究区所有油气藏工作的基础,对地层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对比,是油气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研究的重要程序,是描述储层形态和储层参数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前提,对于油气田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文研究目的以苏里格中区苏6区块为标准示范井,对比各区块前人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总结出每一区块的不同之处,针对各区块整理划分方案,再由区块对比开展横向、纵向的对比。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论文研究中运用区域对比标志和辅助对比标志层法、厚度法、中心井发散法等方法相互结合,遵从“旋回对比、厚度控制、标志层为主”建立了全新的划分方案,并对苏14桃7两区块进行了统一分层。进一步对苏14、桃7区块山1-盒8段地层、砂体宏观展布规律等进行研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通过数千口油气井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上将石炭纪盒二叠纪地层划分的方法与国际流行的方法,苏里格研究中心和前人研究方案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将苏里格气田苏14、桃7区块上古生界地层从下往上划分为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总沉积岩厚度在700m左右。目的层段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厚度约在为90-100m左右,二者为连续沉积,埋藏深度约为3200-3500m,且东北部埋藏较浅,向西南变深。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并结合标志层的识别,对研究区的山1段、盒8段又进行了细分,将盒8L盒和盒8下分为4个小层,将山西组分为6个小层;其中山1段砂体呈条带状分布,盒8段砂体呈辫状分布。在细致的划分与对比基础上,绘制了地层对比图,弄清了地层的分布规律。以地层对比为基础做出相对于的砂体展布图,苏14、桃7区块砂体分布规律明显。盒8段砂体厚度大,近南北向展布,砂体总体上北厚南薄,北部连片性较好。盒8下砂体厚度大于盒8上砂体,砂体连续性好,厚度大,盒8下厚砂体主要分布于桃7北部及苏14北部。盒8上砂体厚度小,连续性差。山1砂体总体上也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厚度明显小于盒8段砂体厚度。山1与盒8段砂岩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比较复杂,在纵向上岩性差异较大。在地层对比重新明确的基础上,分析有效砂体展布特征,研究气层在南北向东西向上的连片性等分布特征。整个研究区有效砂体、含气性分布相对较明显。盒8下段含气性及连通性最好,山1小层、盒8上小层相对较差,但是总体来看苏14、桃7两区块井数量众多的砂体连片都比较小,多期发育,有效砂体在砂体的基础上连片性有一定局限。
  本论文研究成果为研究下一步开发方案奠定了重要的地质基础,为寻找更多优质储层,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麻黄山西区块地处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向斜中段的西部地区,研究区的西部为西缘冲断带中段一马家滩段与天环向斜中段连接过渡的部位。其构造作用在受断裂作用影响下的二级断块背斜带对油气运移聚集起主要控制作用,局部以背斜、断块及鼻状构造为主要的地质构造。研究区目的层段为长6、长8油组,平面控制面积120.8km2,累计埋深2400-2900米,完钻探井44口,均有良好油气显示。  延长组长6、长8油组以岩性油藏为
学位
马厂北部复杂带油气储量丰富,但由于构造极复杂,认识难度大,地层对比相当困难,导致开发效果很差。要达到提高动用地质储量,增加产能,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就必须重新进行落实构造等基础研究。  由于该区断层控制程度低,构造不清,一直未进行系统的地质研究。构造体系及储集层分布规律研究不够,特别是油藏描述精度不够制约了该地区的油藏评价及新区产能建设。本次处理解释就是通过开发出的多尺度分析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处理其地
普光气田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北面紧邻大巴山前缘推覆构造带,面积1116km2。普光气田主体陆相位于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黄金口构造带普光—双石庙北东向构造带的北端,介于大巴山推覆带前缘断褶带与川中平缓褶皱带之间。本区陆相地层同四川盆地基本相似。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区除了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外,三叠统发育的陆相层系亦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  本论文针对普光地区陆相地层须家河组进行研究,从构造、沉积相、储
学位
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当今研究地球内部电性结构的一种重要的地球物理手段,在地质构造探测、地震的预报、石油天然气勘探、矿产普查和勘探、地质工程、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研究和海洋地球物理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大地电磁三维反演理论的完善和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三维反演慢慢的在实用化。由于三维反演程序运行平台与用户操作平台的差异,可能使操作反演程序变得复杂和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三维反演运行平台和用户运行平台之间的
由于镇巴地区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峻属中高山区,施工十分困难,导致地震地质资料不完善难以确定构造模式,而电法勘探具有仪器轻便,施工容易成本低的优点,故此次利用以电法勘探为主,结合重力、磁力、地震资料对工区进行地层特征,构造模式,生储盖组合以及储层油藏特征描述的地质综合解释。  对于重力资料的处理利用统一公式进行4项改正:正常场改正、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以及高程项校正。其中中间层和地形改正中的地壳密度用
学位
深南一榆科地区处于深县凹陷的东南部,具体位置夹持在孙虎断裂与旧城北断裂之间,其南部为衡水断裂一孙虎断裂,北边为旧城北断裂且紧邻刘村低凸起,西边与白宋庄洼漕区相接,东部临近饶阳凹陷,是一个下隆、上陷的复杂背斜,其发育受复杂的断裂系统控制,属于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类型。其资源转化率低,勘探潜力较大,多年来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研究区。沙河街组一段沉积的早期因经历广泛的湖侵而形成烃源岩发育的主要层段,沙
学位
川西坳陷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致密一常规砂岩储层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和四川盆地中浅层天然气重点开发层位。什邡一德阳~广金地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北部斜坡带上,是川西地区上侏罗统油气开发及下一步勘探部署的重点层段。该区普遍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特别是强烈的胶结作用严重破坏储层物性,造成储层近致密一致密的特点。因此,本论文针对储集层致密化的特点,以沉积学、沉积岩石学、沉积相、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
学位
中原马厂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唐庄一马厂构造亚带的南端,整体上为北东向走向的断背斜。经过近30年的开发,研究区已进入高含水乃至特高含水开采阶段,注水开发的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不同形式规模的剩余油大量分布于注水开发油藏的“死角”中。为提高油田的石油采收率,保持持续高效、稳产开发,需要对注水开发中后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其综合控制因素进行精细研究及重新评价。  本论文针对马厂油田开发中存在的上述
学位
三肇凹陷位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是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领域。通过对三肇地区有利勘探目标的多轮优选,认为凹陷中部昌德地区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该区下部致密油勘探、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经过多年的研究,虽然对于该地区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特征均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其成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更加明显,为了加快扶余油层的勘探进度,精细刻画高频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的沉积微相特征及时空演
学位
迄今为止苏里格气田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已经发现并开始勘探的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富集区之一。经过多年勘探发现,苏里格气田的主力含气、产气区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以及陕西省榆林地区定边县境内,区内多为沙漠化草滩,地面海拨在1250m至1350m范围内。此次研究区为苏里格气田中区苏5、苏20区块,位于哈罕兔庙、陶利以北,乌审旗西北,区域构造上隶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