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总面积占国±4%,近几年来陕北斜坡是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发现的苏里格气田就在陕北斜坡的北部,含气层为石炭系和二叠系,其中苏里格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石油、天然气的主力产气层之一。本次论文研究区域为苏里格气田中部的苏14、桃7区块,面积约为1.3×103km2。苏里格气田各单位及众多院校和多家研究单位,在基础地层划分标准上不统一。桃7区块为合作区块,由川庆钻探公司合作开发,资料收集有一定困难,加上苏14、桃7区块地层划分还不够清晰,标志层特征也不太明显。桃7、苏14区块钻井数量大,盒8、山1段未进行统一的地层分层及储层编图,导致两个区块盒8、山1段储层整体展布特征不清。桃7、苏14区块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是研究区所有油气藏工作的基础,对地层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对比,是油气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研究的重要程序,是描述储层形态和储层参数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前提,对于油气田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论文研究目的以苏里格中区苏6区块为标准示范井,对比各区块前人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总结出每一区块的不同之处,针对各区块整理划分方案,再由区块对比开展横向、纵向的对比。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论文研究中运用区域对比标志和辅助对比标志层法、厚度法、中心井发散法等方法相互结合,遵从“旋回对比、厚度控制、标志层为主”建立了全新的划分方案,并对苏14桃7两区块进行了统一分层。进一步对苏14、桃7区块山1-盒8段地层、砂体宏观展布规律等进行研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通过数千口油气井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上将石炭纪盒二叠纪地层划分的方法与国际流行的方法,苏里格研究中心和前人研究方案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将苏里格气田苏14、桃7区块上古生界地层从下往上划分为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总沉积岩厚度在700m左右。目的层段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厚度约在为90-100m左右,二者为连续沉积,埋藏深度约为3200-3500m,且东北部埋藏较浅,向西南变深。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并结合标志层的识别,对研究区的山1段、盒8段又进行了细分,将盒8L盒和盒8下分为4个小层,将山西组分为6个小层;其中山1段砂体呈条带状分布,盒8段砂体呈辫状分布。在细致的划分与对比基础上,绘制了地层对比图,弄清了地层的分布规律。以地层对比为基础做出相对于的砂体展布图,苏14、桃7区块砂体分布规律明显。盒8段砂体厚度大,近南北向展布,砂体总体上北厚南薄,北部连片性较好。盒8下砂体厚度大于盒8上砂体,砂体连续性好,厚度大,盒8下厚砂体主要分布于桃7北部及苏14北部。盒8上砂体厚度小,连续性差。山1砂体总体上也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厚度明显小于盒8段砂体厚度。山1与盒8段砂岩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比较复杂,在纵向上岩性差异较大。在地层对比重新明确的基础上,分析有效砂体展布特征,研究气层在南北向东西向上的连片性等分布特征。整个研究区有效砂体、含气性分布相对较明显。盒8下段含气性及连通性最好,山1小层、盒8上小层相对较差,但是总体来看苏14、桃7两区块井数量众多的砂体连片都比较小,多期发育,有效砂体在砂体的基础上连片性有一定局限。
本论文研究成果为研究下一步开发方案奠定了重要的地质基础,为寻找更多优质储层,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本次论文研究目的以苏里格中区苏6区块为标准示范井,对比各区块前人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总结出每一区块的不同之处,针对各区块整理划分方案,再由区块对比开展横向、纵向的对比。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论文研究中运用区域对比标志和辅助对比标志层法、厚度法、中心井发散法等方法相互结合,遵从“旋回对比、厚度控制、标志层为主”建立了全新的划分方案,并对苏14桃7两区块进行了统一分层。进一步对苏14、桃7区块山1-盒8段地层、砂体宏观展布规律等进行研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通过数千口油气井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在地层划分上将石炭纪盒二叠纪地层划分的方法与国际流行的方法,苏里格研究中心和前人研究方案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将苏里格气田苏14、桃7区块上古生界地层从下往上划分为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干峰组,总沉积岩厚度在700m左右。目的层段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厚度约在为90-100m左右,二者为连续沉积,埋藏深度约为3200-3500m,且东北部埋藏较浅,向西南变深。利用大量的测井资料并结合标志层的识别,对研究区的山1段、盒8段又进行了细分,将盒8L盒和盒8下分为4个小层,将山西组分为6个小层;其中山1段砂体呈条带状分布,盒8段砂体呈辫状分布。在细致的划分与对比基础上,绘制了地层对比图,弄清了地层的分布规律。以地层对比为基础做出相对于的砂体展布图,苏14、桃7区块砂体分布规律明显。盒8段砂体厚度大,近南北向展布,砂体总体上北厚南薄,北部连片性较好。盒8下砂体厚度大于盒8上砂体,砂体连续性好,厚度大,盒8下厚砂体主要分布于桃7北部及苏14北部。盒8上砂体厚度小,连续性差。山1砂体总体上也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厚度明显小于盒8段砂体厚度。山1与盒8段砂岩的整体厚度变化不大,砂体在横向上的分布比较复杂,在纵向上岩性差异较大。在地层对比重新明确的基础上,分析有效砂体展布特征,研究气层在南北向东西向上的连片性等分布特征。整个研究区有效砂体、含气性分布相对较明显。盒8下段含气性及连通性最好,山1小层、盒8上小层相对较差,但是总体来看苏14、桃7两区块井数量众多的砂体连片都比较小,多期发育,有效砂体在砂体的基础上连片性有一定局限。
本论文研究成果为研究下一步开发方案奠定了重要的地质基础,为寻找更多优质储层,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