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将补肾化瘀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子宫血流灌注不足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观察其早孕期的治疗效果,评价并分析中药在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中的疗效和可行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支持。
方法:
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AxaIU皮下注射、地屈孕酮10mg口服,每隔12小时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补肾化瘀中药口服,每日一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至妊娠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早期妊娠结局、超声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变化,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最后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比较两组的12周妊娠结局显示:40例治疗组患者中有35例胚胎存活,有效率为87.5%,40例对照组中有27例胚胎存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12周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双侧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及S/D之和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27例早孕期保胎成功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的血流参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比对照组,治疗组的各参数值下降趋势更为显著,两组间的左侧PI、左侧RI、右侧PI值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RI、双侧S/D之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前的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77±2.269、21.77±2.9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的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1.6±1.868、5.93±1.015,治疗组的积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8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仅有10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转氨酶升高,未出现过敏、出血倾向等其他副反应,血尿常规、肾功、凝血系列等并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微循环方面效果显著,而补肾化瘀中药能显著增强其治疗优势,并能减少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腹痛、腹坠、腰膝酸痛等临床症状,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更有效的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提高早期保胎成功率,且副反应较少,母胎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将补肾化瘀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子宫血流灌注不足的复发性流产患者,观察其早孕期的治疗效果,评价并分析中药在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血流灌注中的疗效和可行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临床支持。
方法:
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4000AxaIU皮下注射、地屈孕酮10mg口服,每隔12小时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补肾化瘀中药口服,每日一剂,水煎服,两组均治疗至妊娠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早期妊娠结局、超声下子宫动脉血流阻力的变化,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最后将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比较两组的12周妊娠结局显示:40例治疗组患者中有35例胚胎存活,有效率为87.5%,40例对照组中有27例胚胎存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的12周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双侧子宫动脉的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及S/D之和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27例早孕期保胎成功的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的血流参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比对照组,治疗组的各参数值下降趋势更为显著,两组间的左侧PI、左侧RI、右侧PI值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RI、双侧S/D之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前的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21.77±2.269、21.77±2.95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的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1.6±1.868、5.93±1.015,治疗组的积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80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仅有10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转氨酶升高,未出现过敏、出血倾向等其他副反应,血尿常规、肾功、凝血系列等并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微循环方面效果显著,而补肾化瘀中药能显著增强其治疗优势,并能减少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腹痛、腹坠、腰膝酸痛等临床症状,中药联合低分子肝素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能更有效的降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改善子宫血流灌注,提高早期保胎成功率,且副反应较少,母胎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