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如何实现农民工正常市民化,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已经是摆在我国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制度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层层障碍。本文从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出发,以农民工流动现状、市民化特征、市民化水平以及影响因素等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从理论与实践当中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更广阔的政策选择。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本论文分析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背景,界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对相关的产业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收入预期理论和推拉理论等国外城市化研究理论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国内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国外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借鉴,国内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其次,本论文着重从流动数量、就业区域、服务领域、从事行业、收入、性别等方面描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从经济生活、社会参与、自身素质和文化心理四个维度描述农民工的市民化特征。通过总结出当前农民工流动现状和市民化特征,本论文运用几何平均法、综合指标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三种方式对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得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处于50%多的高水平的结论。本文认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较高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较强、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不无关联。最后,本论文从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是由户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住房状况和受教育水平等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所以,推进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建立惠及全体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体系将成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