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日后生存的空间与质量。以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为动力根源的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器件具有绿色环保、高能量密度和高库伦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然而,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过电势较高和动力学缓慢,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目前商业化应用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为铂合金而氧析出反应电催化剂为氧化铱和氧化钌,这些金属作为电催化剂的缺点是价格昂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日后生存的空间与质量。以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为动力根源的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器件具有绿色环保、高能量密度和高库伦效率等优点,近年来受到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青睐。然而,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过电势较高和动力学缓慢,制约了其规模化应用。目前商业化应用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剂为铂合金而氧析出反应电催化剂为氧化铱和氧化钌,这些金属作为电催化剂的缺点是价格昂贵、储量稀少和在长时间工作时的性能衰减。本论文开展了以多种前驱体和不同元素掺杂策略来优化电催化剂催化位点的活性以及通过自组装和原位生长的方法来构筑多种纳米结构的铁和钴基材料,优化电催化反应中的电荷转移和增大电化学活性面积,从而提高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廉价的聚氨酯海绵和单一的化学试剂Hemin作为反应前驱体,通过简易的“吸附-热解”一步法在海绵衍生的微米碳上原位制备了Fe2O3纳米块-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氧还原和氧析出电催化活性。Fe2O3纳米块可以作为电催化的活性位点,而大量分散在微米碳块表面的碳纳米管为电催化过程中的电荷转移提供了更加快速的通道。得益于这种表面原位生长的复合结构,经优化后的FNCs/CNTs-C在0.1 M KOH溶液中的ORR起始电势为1.03 V优于商业Pt/C,半波电势为0.91 V优于商业Pt/C的0.87 V,在OER电流密度为10m A/cm~2时的电势为1.7 V。(2)以本身富有纳米线形貌的生物质纤维素为载体,通过“配位-自组装”的方法在其表面成功地组装了ZIF-67,热解后得到Co和N元素掺杂的碳纳米线网络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能谱分析,Co和N元素在各种尺度下的3D Co-N-C NN中都分布得十分均匀。这种单分散的线结构和Co-N-C配位的表面对于3D Co-N-C NN在电催化氧还原和氧析出反应以及锌空电池中展现出高活性和优异的稳定性至关重要。(3)以嵌段聚合物F127在两相中形成的胶束为结构导向剂,Hemin分子和结晶形的Te纳米线分别作为Fe和Te源,通过多巴胺聚合诱导自组装热解制备了多孔(Te)/(Fe)-N-C纳米颗粒。Fe和Te元素对于自组装制备的多孔纳米颗粒的尺寸和碳框架的影响不大。当两种元素共同掺杂时,会对彼此的电子结构造成影响,使对应的峰向高能量方向偏移;同时,能小幅提升材料中氮元素含量和吡啶N的占比,有助于ORR催化。优化后的Te/Fe-N-C材料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以其为空气电极组装锌空电池,放电功率密度高达250 m W/cm~2,Te/Fe-N-C材料在开路、放电密度为5和20 m A/cm~2时的放电电压均高于Pt/C,在20m A/cm~2时的放电比容量为770 m Ah/g,同时具有出色的倍率性能,展示出优异的ORR电催化性能。(4)以Te@C为硬模板,通过自组装方法以及后续的热解和模板刻蚀制备了直径约100 nm的中空Fe-N/P-C纳米线束。Te表面包覆的碳层分别为自组装提供了反应界面和活性组分的生长提供了位点。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额外P元素掺杂,带来Fe-N/P-C氧还原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面积的增大和电子电导的提升,从而优化了其氧还原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木塑复合材料是利用植物纤维与塑料基材料经热熔、挤压、注塑等工艺制成的新型材料,其使用回收木粉和塑料粉为原料提升环保和力学性能,在加工环节也会产生大量木塑混合粉尘,存在严重的粉尘爆燃安全隐患。向木塑混合粉尘中添加固相抑制剂,既能保障生产环节的防爆需求,又能满足最终成品的阻燃需求,有助于实现多重安全防护,克服固相抑制剂污染原料的弊端。目前,可燃混合粉尘的爆燃反应过程与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固相抑制剂与混合
再制造旨在恢复服役损伤零部件原有形状和使用性能,它顺应了目前大力倡导的循环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废旧零部件所蕴含的附加值,避免了回炉成形等一系列加工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极大延长工件的全寿命服役周期。再制造中修复材料与基体形成一个异质材料冶金结合界面,由于两侧材料物性不同在高温快冷下导致应变失配,微观组织差异等,使界面附近始终处于较高的应力水平,往往是力学性能最薄弱、最易失效的部位。再制造件的
机械摩擦副在干滑动摩擦过程中会产生材料损失和变形,最终导致整个设备失效,滑动过程中接触界面引发摩擦物理化学变化、振动噪声等现象,是影响摩擦学性能的重要因素。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界面交互时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为增强摩擦性能提供了优异的研究范本。通过设计仿效生物体表特征改善摩擦学性能,并结合自润滑技术扩宽在实际工程运用范围,是摩擦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基于仿生物体表耐磨结构与固
从电动汽车中退役下来的锂离子电池(简称退役动力电池)仍然具有较高的可用容量和实用价值,对其进行梯次利用可降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成本,提升动力电池可利用价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然而,梯次利用过程中电池的老化会造成电池内部状态和输出性能的改变,给电池的有效管理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梯次利用的顺利开展。因此,围绕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过程中的电池管理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有
建材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建材工业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产业总称,是建材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建材装备产品具有单件产值大、结构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高度定制化生产等特点,使得订单执行过程中的进度与成本控制成为建材装备制造企业关注的焦点与难点。基于此,本文针对建材装备制造企业订单执行过程中的进度与成本控制问题,以订单为核心载体,围绕“订单分解—订单重组—订单分配—订单生产—订单交付
浮筏隔振系统是一种有效的减振降噪装置,能够较好地抑制机械振动向船体的传递,筏架是浮筏隔振系统的中间结构,在减振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传统金属筏架的阻尼小,在以往研究中阻尼因素往往被忽略。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具有轻质高强和阻尼性好等优点,用它作为筏架材料,再结合结构阻尼,会获得优异的减振效果。开展材料与结构阻尼一体化筏架振动阻尼性能
吸波材料能吸收、衰减入射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耗散掉。它在军事雷达隐身和民用防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宽频吸收是吸波材料的核心指标之一。随着现代雷达和通讯技术的工作频带越来越宽,对吸波材料的吸收带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学位论文围绕实现微波频段宽带强吸收的目标,致力于发展传统磁性吸波材料和超材料的复合新策略,阐明宽带吸波和宽带可调谐吸波两类复合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原理和制备新方法。具
尖晶石型透明陶瓷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此外立方晶体结构使得其从紫外到中红外波长范围内都表现出很高的光学透过率。因此,该类材料在国防和民用等领域的应用如透明装甲、红外窗口、头罩和透镜等正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已广泛研究并开发的尖晶石型透明陶瓷主要有Mg Al2O4和Al ON等,其中Mg Al2O4透明陶瓷的机械性能有待提高、Al ON透明陶瓷的光学透过范围较窄,在一些领域的
华北自1950年代以来经历了严重的干旱化趋势,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的重大战略工程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因此理解过去华北干湿变化成因和预测其未来10-30年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那么,1950年代以来的这种趋势究竟是人类活动影响还是自然变率?由于以往研究所用的资料多数是1950年以后的,因此对这个问题存在争议。我们利用1900–2010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华北干旱的多年代际变率(50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可提高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减小构件尺寸和钢筋用量,但存在着收缩大、需要蒸养和表观密度大等不足,制约了其在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结构领域的推广与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轻质低收缩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微结构形成机制”(51878003)以及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开发及其在预制拼装桥梁工程中应用”(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