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木塑复合材料是利用植物纤维与塑料基材料经热熔、挤压、注塑等工艺制成的新型材料,其使用回收木粉和塑料粉为原料提升环保和力学性能,在加工环节也会产生大量木塑混合粉尘,存在严重的粉尘爆燃安全隐患。向木塑混合粉尘中添加固相抑制剂,既能保障生产环节的防爆需求,又能满足最终成品的阻燃需求,有助于实现多重安全防护,克服固相抑制剂污染原料的弊端。目前,可燃混合粉尘的爆燃反应过程与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固相抑制剂与混合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0317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804705),易燃易爆危险源抑爆隔爆防护关键技术研究,2017-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4221),烟气对工业煤粉系统复合火焰的惰化与抑制机理,2018-2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塑复合材料是利用植物纤维与塑料基材料经热熔、挤压、注塑等工艺制成的新型材料,其使用回收木粉和塑料粉为原料提升环保和力学性能,在加工环节也会产生大量木塑混合粉尘,存在严重的粉尘爆燃安全隐患。向木塑混合粉尘中添加固相抑制剂,既能保障生产环节的防爆需求,又能满足最终成品的阻燃需求,有助于实现多重安全防护,克服固相抑制剂污染原料的弊端。目前,可燃混合粉尘的爆燃反应过程与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固相抑制剂与混合粉尘之间的惰化耦合机理仍需进一步探索。因此,研究可燃木塑混合粉尘爆燃特性及惰化抑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以木塑混合粉尘为研究对象,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次磷酸铝(AHP)、聚磷酸铵(APP)及生物质基的植酸-壳聚糖复合物(PA-CS)为固相抑制剂,系统研究了混合粉尘爆燃敏感性及动力学特性,结合混合粉尘热解行为及产物微观特性分析,探索了固相抑制剂对木塑混合粉尘爆燃的惰化作用规律,揭示了固相抑制剂的惰化抑制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研究了浓度和分散压力对木粉和聚乙烯(PE)粉的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MITC)的影响,以及分散压力和静置时间对最小点火能(MIE)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了针对不同配比木塑混合粉尘MITC、MIE的预测公式,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发现,预测公式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但在PE占比高时,预测值略高于实验值,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混合粉尘内组分之间形成共晶点所导致的;同时利用热解失重特征温度解释了木粉对木塑混合粉尘爆燃敏感度的显著影响。利用流场测试系统分析了粉尘分布状态和初始湍流特性,合理设定了点火延迟时间以降低初始湍流对粉尘爆燃的影响。利用可视化粉尘爆燃火焰传播测试系统捕捉了火焰传播过程,表明木粉爆燃火焰饱满度较高,PE粉爆燃火焰离散性较强、呈现棕叶状结构,其火焰内部形成簇状火焰。木粉占比较高时,混合粉尘火焰前锋结构逐渐清晰,爆燃中后期呈现不同程度的断层现象和点状火焰结构。在木粉与PE粉等比例混合时,混合粉尘爆燃传播行为与木粉更为相似。研究了木塑混合粉尘爆燃火焰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混合粉尘爆燃火焰温度的升温时长和峰值介于木粉和PE粉之间,其温度峰值受木粉影响较大。受预热区内颗粒热解时间与火焰传播速度的负反馈机制影响,爆燃火焰呈现脉动传播。木塑混合粉尘浓度为300 g/m~3时,着火延迟时间和火焰持续时间最短、亮度最高、火焰前锋连贯清晰、火焰无断层结构,且火焰温度、传播速度、压力达到最大值832℃、14.82 m/s、55 k Pa。综合判定实验工况下木塑混合粉尘爆燃最佳浓度为300 g/m~3,且粉尘云火焰温度、传播速度、压力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研究了固相抑制剂对木塑混合粉尘爆燃特性的影响。固相抑制剂使木塑混合粉尘点火过程呈现类似阴燃现象,且燃烧强度减弱。抑制剂破坏了火焰前锋的扩散-热效应平衡,导致升温过程中出现台阶,有效降低了温度峰值和短时间内温度的波动幅度。抑制剂作用下木塑混合粉尘火焰传播速度各发展阶段之间的分界点消失,速度峰值和平均速度显著减小,火焰脉动程度提高。抑制剂明显降低了爆燃火焰压力峰值和压力上升速率峰值,但惰化比例较低时,对爆燃压力的抑制效果较弱。受木粉及其热解产物中羟基影响,抑制剂对木粉占比较高的混合粉尘表现出更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比不同抑制剂作用下混合粉尘爆燃残留物生成量和状态、完全抑爆时的最低惰化比例以及爆燃特性参数峰值后,综合判定四种固相抑制剂的惰化抑制效能由高到低为APP>PA-CS≈AHP>MCA。研究了固相抑制剂对木塑混合粉尘热解气相产物和爆燃固相产物的影响。在固相抑制剂作用下,木塑混合粉尘热解后的净增残留量增加,而放热峰值和放热量减小,混合粉尘热解气相产物总量和分解强度均有下降,可燃挥发分含量和混合粉尘的氧化程度减小。固相抑制剂使爆燃固相产物表面平整,孔隙结构减少,通过形成催化位点,产生交联炭化等作用,减小爆燃固相产物碳层的晶格尺寸,有效阻碍爆燃过程中的传热传质,保护混合粉尘内的易氧化官能团,提高非氧化碳原子含量,提升混合粉尘的抗热氧化性能。建立了木塑混合粉尘爆燃模型并揭示了固相抑制剂惰化抑制机理。点火后木粉、PE粉热解产物发生热化学作用生成可燃气体,木粉的气相挥发分率先均相燃烧增强了PE颗粒表面的热辐射,加快PE分解释放更多可燃气体,增强混合粉尘体系的均相燃烧,在均相燃烧的边界层及粉尘内部空隙中还同时发生非均相燃烧。MCA抑制机理体现为分解吸热、稀释降低氧含量、热解产物抑制爆燃气相反应三方面。AHP主要通过热解出含磷挥发物减少自由基含量、促进形成高质量表面碳层而抑制爆燃。APP与PA-CS抑制机理类似,兼具MCA、AHP的主要抑制作用,对爆燃同时起到气相和固相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桥梁支座使用的氯丁橡胶材料的超弹性、黏弹性和黏超弹性本构模型,分析材料的热流变特性、预应变效应和Payne,建立黏弹性本构模型。利用黏弹性本构模型对支座的静、动态黏弹性性能进行参数分析,得到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蠕变、能耗等变化规律,为设计提供相关思路。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概述如下。1.从橡胶材料的静态角度出发,对橡胶进行单轴拉伸、压缩和蠕变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理论分析对本构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利
大跨度索结构跨越体系在石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工程中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于缆索结构长期暴露于空气中,受温度湿度变化等的影响,缆索易出现锈蚀情况,严重时会发生断索事故。碳纤维索具有高强轻质、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可有效地解决传统钢索面临的困扰,然而碳纤维材料在实际桥梁工程中的应用较少。采用轻质的碳纤维索代替传统钢索,将使得全桥结构更加轻柔,其抗风抗震等动力性能的变化尤未可知。为解决上述
先进复合材料的使用是实现船舶轻量化的必然举措。功能梯度材料因其具备材料属性在单方向或多方向上光滑、连续分布的特点,克服了传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间分层和应力集中的问题,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因此,如何建立功能梯度板的静、动力学分析模型,准确预报其弯曲、振动、屈曲特性,并系统性研究材料参数、几何参数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功能梯度板高阶剪切变形理论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交通是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力,城镇化进程对交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进入新世纪,中国迈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发挥综合交通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以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发展,有赖于对两者发展关系的准确把握。本文以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二者互
智能网联车辆的发展使得未来道路交通系统将由多种驾驶主体构成,且随着智能网联车渗透率增加,交通流演变特征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不同驾驶主体及其跟驰规则的存在导致混驾交通流与单一交通流在跟驰间距、行驶速度及状态响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考虑到目前以自然人驾驶车辆为参照对象的智能网联车辆始终对前车状态敏感响应且缺乏与其他车辆动态交互,本文重新制定了混驾交通流中自然人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的跟驰规则及其动态交
随着我国“三深一土”战略的提出,交通、水利、矿产资源开采、工业废料及CO2地质封存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已迈向地下深部空间发展。深部岩体的赋存环境极其复杂,在地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面临“三高一扰动”的难题。深部岩体开挖后,硐壁围岩的应力集中常导致其弹性贮能的非均匀释放,从而引起突发性的岩爆灾害。目前在岩爆机理及其预测研究方面,尽管许多学者考虑了围岩应力路径对应变型岩爆的影响,但是普遍存在忽视应力场条件中
桩基础因承载力高、沉降量小、施工速度快和检测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中。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结果不够准确,获得的基桩承载力检测数据与工程实际值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利用这些数据评估桩基础工程的可靠度以及整个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不但与工程实际不符,还有可能给工程结构带来诸多安全隐患,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决这个实际工程问题,本文依托
“双减”政策发布后,各校纷纷开展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教育阵地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课后延时服务起步较晚,经验较少。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课后延时服务,不同主体持有不同的看法。因此,课后延时服务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参照国内外对课后服务的研究,以B市城区几所小学学生家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不断推进,大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均面临着爆破拆除的问题。在爆破拆除的过程中,被拆除结构会以塌落物的形式冲击地表引起坍塌触地振动。由于坍塌触地振动的频率接近于周边场地和结构的固有频率,因而坍塌触地振动对周边结构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周边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已出现由于坍塌触地振动引起临近建筑物损伤的案例。因此,坍塌触地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对这一
食品安全规制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已有理论和经验研究显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市场失灵”问题,导致食品市场充斥不合格产品,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为应对和解决食品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各国政府普遍采用食品安全规制的手段来约束和激励食品企业行为。从欧美发达国家的食品市场发展过程看,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会随着食品安全规制的逐步完善逐步好转。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