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腹泻病是小儿消化系统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WHO把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仍是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认识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肯定,但多数认为腹泻的原因是感受外邪,饮食内伤,脾胃虚弱,湿热蕴郁所致,临床上治疗常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本研究通过对260例腹泻患儿临床资料的总结,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古代医家就曾提出“脾常不足”、“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等观点,小儿腹泻并不单纯为感受外邪或内伤饮食,而是一个综合的表现,它包涵了外感、内伤后在体内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过程。故无论病因如何,治疗均应首选健脾醒脾,恢复脾胃之受纳及运化功能。本研究采用北京儿童医院著名老中医王鹏飞教授经验方对260例腹泻患儿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对这一验方进行了机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小儿腹泻病奠定了基础,为该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及走向市场做出了准备。 本论文包括文献综述、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三部分内容。 文献综述部分 首先论述了古代中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及辨证论治原则,其后对近十年来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诊治情况进行了综述,并从辨证论治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目前本病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临床研究部分 将2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运脾止泻颗粒组)200例、对照组(思密达组)60例,分别记录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入选组别给予治疗。疗程均为5天,疗程结束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两组总疗效基本相同,治疗组急性腹泻有效率略低于对照组,但迁延性腹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湿热型腹泻有效率基本相同,但治疗组脾虚型显效率、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阐明了本方对各型腹泻均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迁延性腹泻、脾虚型腹泻疗效更为满意。 2 “运脾止泻颗粒”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便常规转阴率46.3%,便培养转阴率32.3%,尤其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及杀灭作用。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79.4%,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