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环境效应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其组织与布局直接影响着区域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制造业涵盖众多污染行业,不合理的制造业空间格局会引发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问题和水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其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产业结构重化单一、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环境经济地理学的兴起,环境要素作为资源要素或区位要素逐渐被纳入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产业格局的环境效应问题成为其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企业数据与空间计量方法,总结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并在分析地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同期变化的基础上,探讨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的环境效应。对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理论深化与案例实证,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明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界定相关概念,系统总结国内外制造业空间格局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梳理支撑论文的理论基础,并指明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二章,研究区域与数据方法部分,介绍研究区域基本概况,说明研究数据的具体来源与处理过程,构造制造业空间格局指标体系、建立环境效应模型并说明研究中使用的空间分析方法。第三章,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部分,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制造业总体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其次分别对企业数量集聚度、资本规模集中度、产业结构清洁度四个维度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不同省域单元与县域单元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排序,总结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讨论。第四章,东北地区环境污染空间格局演化部分,首先分析了东北地区环境污染总体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其次分别对空气污染、水污染两个维度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不同省域单元与县域单元的估算结果进行了排序,总结环境污染空间格局演化基本规律,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讨论。第五章,东北地区制造业格局的环境效应部分,首先对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制造业格局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而利用环境效应模型探讨制造业格局对空气污染与水污染带来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讨论。第六章,总结与展望部分,基于对前文内容的分析与总结,归纳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指明研究创新点、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并提出政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制造业企业集聚热点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大连”轴线地区,整体集聚水平逐渐增高,其中高技术行业集聚水平较高,低技术行业集聚水平相对较低;东北地区制造业资本规模集中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的中南部,且有继续向“T字形”铁路周边沿线城市扩散转移的趋势。(2)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清洁度与产业技术高级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分别在整体上呈现出“南低北高”和“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高污染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与产业结构清洁度空间格局相互呼应。(3)东北地区空气污染呈现先加剧后降低的趋势,空气污染浓度呈现中南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东北地区水污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水污染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4)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对空气污染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和技术效应,但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不明显;随着地区制造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和高技术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分别会产生拥挤效应和回弹效应,二者均会加重当地空气污染。此外,人口密度的提升会加剧地区空气污染。(5)东北地区制造业空间格局对水污染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但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不明显;随着地区低污染行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会产生清洁效应,降低当地水污染。此外,人口密度的提升会缓解地区水污染。
其他文献
媒介变革语境下,传统戏剧艺术行业日益式微,作为人类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戏剧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显著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媒介多元化发展的冲击下开启媒介融合的重塑尝试。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以互联网平台为传播载体的“线上戏剧”的重现,是技术发展与艺术前进语境下的时代性产物,是衔接传统戏剧与未来戏剧的中间枢纽,其在戏剧发展进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赋予日益式微的戏剧艺术以全新活力,推动传统戏剧文化经久不衰,启
学位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汇载体,其储存量超过了大气和植被中碳的总和,储量的较小变化都会对大气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土壤碳库的稳定与外源碳的输入、碳滞留时间以及土壤呼吸等碳过程密切相关,这些都极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土壤碳循环。苔原生态系统因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弱、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长白山苔原带为研究场所
学位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媒体接触愈发频繁,网络成为个体接收、生产以及分享信息的重要场所。同时,大量舆情事件在网络上产生和发酵,个体的信息活动和社交互动也大量涉入到网络舆情事件中。当前中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和价值观更加多元时期,涉及社会道德评判的事件逐渐增多,都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益舆情事件发生地愈发频繁,网民也更容易地通过网络卷入到公益舆情事件信息、讨论和传播中,在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探究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当前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的热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探讨国际河流水资源时空变化并进行归因分析,对跨境水资源合理分配、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白山区国际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的中国一侧作为研究区,从蓝、绿水资源视角出发,利用SWAT(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各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虽然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速度较快,但是经济增长仍然有减速趋势,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创新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新又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紧密的关系。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发展有
学位
松花江丰满断面以上流域是松花江流域的源头区,分析其径流性和非径流性水资源的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可为该流域源头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根据1975~2018年该流域的气象、DEM、土壤、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松花江丰满断面以上流域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选取五道沟、高丽城子两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进行参
学位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强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都有所增加。但是,降水没有固定的持续时间,会形成不同持续时间的强降水,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以不同的持续时间角度来分析持续强降水事件是研究降水变化的复杂性的一个必要手段。长白山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长白山的降水尤其是强降水对气候变暖的时空响应是区域水资源研究的重点。但是,降水的空间异质性较强,站点观测数据或粗空间分辨率数据
学位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储存库,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农业活动已使全球泥炭地面积锐减,生态功能遭受严重威胁。因此,退化泥炭地的生态恢复工作亟待开展。泥炭地水文条件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控制和维持着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采取适宜的水位管理进行泥炭地水文恢复是泥炭地生态功能快速恢复的关键。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其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十分敏
学位
泥炭地是全球陆地碳库的重要组分,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但自然泥炭地一般是受氮限制的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农业利用,泥炭地被开垦成水稻田。随着施肥等活动的增加,泥炭地日益受到外源氮输入的影响,进而可能改变泥炭地土壤的碳氮比,严重威胁着泥炭地的碳库功能,因此研究农业开垦后氮在泥炭地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本论文以吉林省金川泥炭地为研究区域,选择农业开垦后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稻田-泥炭地、自然
学位
目前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已经上升了约1℃,有气候模型预测在2030-2052年之间全球升温将超过1.5-2℃。苔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长白山高山苔原已经发生了低海拔区的草本植物入侵灌木苔原的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导致苔原灌木植物被草本植物取代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过去三十多年长白山苔原经历了草本植物小叶章入侵和扩张过程,近年来过去只能生长在苔原以下低海拔区的早春草本植物尖被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