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杏仁核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阳性神经元调节焦虑样行为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2.64亿人口患有焦虑症,占人口总数的3.6%;终身患病率更是高达28%。焦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已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然而,焦虑症发生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临床抗焦虑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疗效不佳,甚至有严重副作用。因此,探索焦虑发生新机制,寻找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是当前焦虑症研究的核心问题。大脑富含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它们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是其核心通路之一,其中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是该通路的关键酶。sEH主要表达于大脑星形胶质细胞,有趣的是,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的部分sEH表达于神经元;CEA是焦虑症神经环路研究的关键脑区。此外,也有文献报导sEH基因全身敲除鼠表现出焦虑样行为,提示sEH可能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那么,CEA的sEH是否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sEH阳性神经元及其环路如何调节焦虑样行为?本文将从分子、细胞、环路三个水平研究sEH在焦虑样行为中的调节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本文首先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sEH荧光报告鼠等实验明确sEH表达于CEA神经元。那么CEA的sEH是否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本文根据参考文献建立高低焦虑筛选模型,发现高焦虑组小鼠CEA的sEH mRNA水平显著降低,提示CEA的sEH可能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进一步运用药理、sEH病毒干扰及选择性sEH敲低动物等研究手段,行为学检测结果发现这些动物都呈现焦虑样表型。以上结果提示CEA神经元上的sEH分子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在细胞水平上,为了研究CEA的sEH 阳性神经元是否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本研究使用光纤记录系统结合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分析发现与其它运动路径相比,小鼠从闭臂进入开臂时,CEA的sEH 阳性神经元的钙活动显著增加。进一步运用化学遗传技术,发现激活或抑制sEH阳性神经元活动,可双向调节小鼠焦虑样行为。通过电生理技术探索其作用机制,发现sEH拮抗剂降低sEH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以上结果提示sEH阳性神经元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在环路水平上,为了探索sEH阳性神经元投射环路,本文运用顺行示踪病毒标记技术,结果发现CEA的sEH阳性神经元主要投射至终纹床核(BNST);进一步采用光遗传技术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发现激活sEH阳性神经元CEA-BNST环路,小鼠表现出抗焦虑样表型,提示sEH阳性神经元CEA-BNST投射环路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本论文从分子、细胞、环路水平系统地研究了 CEA的sEH与焦虑样行为的关系,明确了 sEH表达于CEA神经元;sEH分子及sEH阳性神经元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并鉴定出sEH 阳性神经元参与调节焦虑样行为的投射环路。此研究发现了焦虑症新的调控机制,为sEH作为抗焦虑新靶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部"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更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大量的布置作业,给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前置性作业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效的将"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转变,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
目的:检测不同心功能等级的老年患者血清尿酸(UA)、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水平,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RDW和MPV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159名老年患者,其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111名为病例组,病例组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A组(NYHAⅡ级,31例)、B组(NYHA
不同的用电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特征数据,因此可以根据用电特征来识别用户窃电行为,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的用户窃电行为快速识别方法。将额定电压偏离度、电压不平衡系数及电流不平衡系数作为用电行为特征进行提取,利用多特征融合技术,建立用电行为模型,对重点嫌疑用户窃电异常行为的快速识别。通过实验证明,所提出的识别方法无论是识别精度还是识别效率均具备显著优势。由于在窃电行为识别过程中对异常数据的分析粒度较粗,导致识
学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虽然通过铺设大量密级配的沥青路面解决了交通出行方面的问题,但该种路面对城市水循环、雨水自然沉降和地下水位高度造成了负面影响,容易引起城市洪涝灾害、地下水位降低和污染地下水资源等问题。透水沥青混合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路面材料,广泛应用于停车场和轻交通荷载路面。与密级配沥青路面相比,开级配透水沥青磨耗层(OGFC)的空隙率较高,能够减少地表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吸收交通噪声和提高路
虚拟实验是依托虚拟现实及仿真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环境和参数而开发的辅助实验教学平台。作为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产物,具有交互性强、高度沉浸、多维度感知的特点。混合式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关注热点。虚实混合实验教学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探究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足,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为物理教学中探究能力及科学思维培养提供新的实践路径。本文在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从虚实
面对国家电网中的窃电问题,充分考虑产生窃电问题原因,研究基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反窃电系统,提升电网经济效益。通过系统采集层的上位机采集卡、智能电表、计量设备等采集用电原始数据,经通信层的光纤网或无线网将采集层采集的用电数据交互传输至主站层,通过主站层汇总、存储采集数据后,采用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分析数据得出窃电行为分析结果,通过表现层为操作者提供展示界面,便于操作者及时发现窃电具体位置
通过文献考据的方法,对历代日本医家对于经方本原剂量的研究源流进行了追溯。日本汉方医学对于经方本原剂量的研究可分为"模仿-消化-独创-回顾"四个阶段,即通过遣隋使、遣唐使等直接引进中国医学的模仿阶段,包括飞鸟、奈良、平安、镰仓时代;随着后世派、古方派等流派的兴起,各流派提倡不同观点的消化阶段,包括室町、战国、安土桃山时代及江户时代初期及中期;锁国后考证派兴起,并提出了多种与中国医学界不同观点的独创阶
经典名方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的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开发有其历史必然性,其关键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细化古今临证应用实际并标准化,用于大生产工艺设计。通过经典名方形成路径分析与内涵解析,概述了经典名方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组成与制法固定的药用物质是经典名方开发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经典名方的筛选、古方今病适用性及标准化出路等经典名方开发所面临的宏观问题进行了探
公交电子支付手段已经覆盖到了大部分人群,其交易数据可以用于从微观层面分析公共交通出行需求。该文从上海交通卡和乘车码的交易记录、公交车定位数据、电子路单数据出发,推算了每条记录的上下车站点,构建出乘客的出行链;提出了公交站点聚类融合的方法,POS机与车辆的匹配方法,以及上下车站点的推算方法。将推算出的出行OD按比例扩样,即可统计站点、线路、OD上的客流特征,为交通规划和线路运营调整提供细致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