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訏因《鬼恋》和《风萧萧》等浪漫主义作品而闻名于世,一直被读者和研究者视为浪漫主义作家。然而,笔者在对徐訏大量作品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发现,现实主义贯穿了他文学创作的一生。迄今为止,对徐訏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类型或其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成分,研究者虽偶有提及,但缺乏具体、细致和深入的研究。徐訏的现实主义创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作有《郭庆记》、《滔滔》、《内外》、《助产士》和《小刺儿们》等。他1930年代的作品侧重于揭示底层人民的生活苦难,1940年代则把目光放在战争背景下中国社会以及人民的遭遇上,将揭示痛苦与理性反思相结合,创作了被称为“严格现实主义规范”的《一家》以及短篇小说《春》和《旧地》。这种关注现实、挖掘底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创作态度一直延续到其香港时期,并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如《太太》、《丈夫》、《婚事》、《星期日》、《私奔》、《舞女》、《无题》、《初秋》、《一九四0级》、《劫贼》、《爸爸》、《秘密》、《父仇》、《传统》《杀妻者》、《坏事》、《有后》、《手枪》、《马伦克夫太太》、《心病》《失恋》、《失眠》、《后门》、《笑容》、《过客》、《灯》、《女人与事》《离婚》、《仇恨》、《小人物的上进》、《投海》和《盖棺定论》等40余部作品。笔者在对徐訏大量作品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发现,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类型的小说;即使是被归为浪漫主义的作品,也含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透过《鬼恋》中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当时革命行为的客观展现和反思;以谍战题材吸引读者眼球的《风萧萧》,却将抗日的背景下战争的残酷与革命志士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江湖行》显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浪漫主义作品,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的历史链条中,徐訏将中国社会的重大史实和五行八作的生活图景真实地展示出来,尽管主人公的人生轨迹带有传奇色彩,但是作者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性格变化过程。可以说,现实主义已经成了徐訏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创作态度还是创作方法,都显示出了现实主义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基础性意义。本文试图对徐訏的现实主义创作进行整合,打破时代、社会因素的局限,将现实主义精神作为研究的整体脉络,全面审视徐訏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和变化,从时代、题材和创作方法的角度,系统地还原徐訏浪漫主义遮蔽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其创作早期,徐訏由狂热地信奉马克思主义到对之产生怀疑,进而与之分道扬镳。在以后的创作中,他站在批判视角上审视时代革命与战争苦难激荡下的中国社会,反思知识分子在政治与战争交织中的行为与命运。他关注时代转折下的农村与城市,在城市化与世俗化的动态演进中,重新思考时代之于人的变化,审视人性变化特别是爱情观念的嬗变,将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揭示与时代新变下人性沦丧的探究相结合,在揭露与批判之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的的血与泪、苦难与辛酸,真实反映了20世纪中国政治思潮的风云变幻和战争状态中社会的动荡腐败,既有客观写实,又有历史分析,比较真实而完整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历史,从而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尽管众多论者将徐訏的浪漫主义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通过对其现实主义作品以及浪漫主义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的研究,可以重新认识徐訏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面貌,对徐訏的再认识与再研究,有利于重估徐訏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同时也为对其创作的进一步研究与探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