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DVT危害大,形成机制复杂,需深入研究。本研究在大鼠DVT模型中,获取血栓形成前、血栓完全形成状态静脉血液;在临床研究中,采集血栓形成状态静脉血液,均分离血浆,定量检测β2-GP1蛋白表达变化;应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探讨该分子表达变化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具体意义,围绕血栓形成中的内皮细胞、血小板、炎性细胞关键角色,重点分析血小板与血栓在分子层面的联系,为更有针对性的、更好的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血小板与DVT的联系,建立快速、有效的途径。[材料方法]第一部分在大鼠DVT模型血浆中,检测β2-GP1蛋白表达1造模及分组:70只雌性SD大鼠,年龄不限,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饲养,不进行任何处理。假手术组(30只):腹腔麻醉,开腹,不分离、暴露血管,关腹,正常饲养。实验组(30只):腹腔麻醉,开腹,分离暴露下腔静脉,5-0爱惜康缝合线沿下腔静脉平行、紧贴放置,再用4-0爱惜康缝合线结扎此处下腔静脉,再抽去并排的5-0爱惜康缝合线,关腹,正常饲养。2血液采集及病理检查:分别于造模后2h、8h、24h,随机抽取假手术组、实验组各10只,麻醉后经下腔静脉(结扎处上方0.5cm)采血3-8ml,置于医用真空柠檬酸钠抗凝管,离心机离心,3000r/min,15分钟,分离血浆,-80℃深低温冷冻冰箱保存;3ELISA检测β2-GP1表达变化: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血浆中β2-GP1蛋白的表达变化。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意义。第二部分DVT患者血浆中检测β2-GP1蛋白表达1血栓诊断及分组:参照《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NICE指南》和《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抗栓与血栓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统一本研究的DVT诊断标准。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血管外科、干疗科住院DVT患者30例。选取骨科30例患者,以脊柱脊髓损伤、股骨头缺血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髋部骨折为主;以脊柱骨折复位减压固定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所选取患者损伤部位更易形成血栓,手术治疗方案也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这些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也是血栓易发的高危因素。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5例。正常对照组: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10例血栓形成组:有30例患者形成血栓,选取15例血栓未形成组:动态观察2周,30例无血栓形成,选取15例2血液样本采集:采集各组上肢外周静脉血,每例采血5m1/次,所抽取血液样本保存于医用真空柠檬酸钠抗凝管,即刻离心机离心,3000r/min,15分钟,分离血浆,置于-80℃深低温冷冻冰箱备用。3ELISA检测β2-GPI的表达:用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所获取的血浆中β2-GP1蛋白表达。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有意义。第三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血小板与DVT在分子层面的联系1应用Kegg pathway数据库,分析、归纳、总结β2-GPI与血小板聚集如何影响出凝血动态平衡。[结果]第一部分在大鼠DVT模型血浆中,检测蛋白表达1成功造模,在相应的时间点取到的血浆中,正常对照组β2-GP1的OD值0.43±0.24,假手术组0.44±0.12,血栓形成前0.58±0.14,血栓形成早期0.74±0.16,血栓形成高峰0.80±0.10。β2-GP1蛋白表达量在血栓形成前、血栓形成早期、血栓形成高峰期逐步升高,在假手术组中无明显变化。各组间β2-GP1的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正常对照,P=0.112,无统计学差异;血栓形成前与正常对照相比,P=0.033,与假手术组相比,P=0.037,有统计学差异;血栓形成早期.正常对照相比,P=0.000,与假手术组相比,P=0.006,有统计学差异;血栓形成高峰/正常对照相比,P=0.000,与假手术组相比,P=0.001,有统计学差异。第二部分DVT患者血浆中检测β2-GP1蛋白表达1在相应组别取到的血浆中,正常对照组β2-GP1的OD值0.22±0.06,血栓未形成组0.23±0.05,血栓形成组0.27±0.07。各组间β2-GP1的统计学比较:血栓形成组/正常对照组,P=0.018,有统计学差异;血栓未形成组/正常对照组,P=0.318,无统计学差异;血栓形成组/血栓未形成组,P=0.048,有统计学差异。第三部分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分析血小板与DVT在分子层面的联系1P2-GPI通过血小板膜表面apoER2、GPIba受体,调控AKt、enos等下游基因,影响PGG2、PGH2的代谢,释放TXA2, TXA2作用于血小板TBXA2R受体,活化PLCβ,降低CAMP的含量及活性,使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位点暴露,引起血小板聚集,活化的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Ⅲ,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凝血酶可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促进血栓形成。[结论]P2-GPI在大鼠、人DVT血浆中表达上调,主要通过诱导血小板膜表面apoER2及GPIba受体,膜上的磷脂释放TXA2,作用于血小板膜上的GPⅡb/Ⅲa,增强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增加血小板膜对凝血因子Ⅲ的吸附,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