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差距也日益增大。现有绝大部分文献都是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研究,而对于工业经济的差异与趋同研究却较少涉及。但是工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由于历史基础、资源禀赋、人才技术、产业结构、交通区位、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区域工业表现出不均衡增长态势,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与趋同进行研究。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是否存在趋同、若存在,趋同速度是多少以及影响其趋同的因素有哪些等,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以及趋同性进行尝试性探究,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对1998-2012年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的差异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运用泰尔指数将总差异分解为区内差异和区间差异,进一步揭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的演变规律和来源构成;(2)基于差异分析对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进行趋同研究,验证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各省份之间工业经济增长是否存在σ趋同、绝对β趋同、条件β趋同以及趋同俱乐部的存在性;(3)基于条件β趋同的实证分析,探讨缩小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的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呈“倒V”型变化,但总体上呈缩小趋势,区内差异和区间差异呈现“双收敛”的特征,但区间差异明显大于区内差异,因此区间差异始终是造成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2)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整体上存在σ趋同,绝对β趋同,且在1998-2004年以2.38%的速度趋异,在2004-2012年以3.87%的速度趋同,在1998-2012年整个时间段则以1.73%的速度较弱趋同,以及存在明显的条件β趋同但不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分区域来看,只有东部和中部地区存在σ趋同和绝对β趋同,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条件β趋同;(3)通过条件β趋同分析发现为了缩小我国省份工业经济增长差异,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针对性的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高工业劳动者综合素质、大力发展中西部非国有工业经济、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有效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加快中西部城市化步伐以及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