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须属Cassiope D.Don.隶属于杜鹃花科岩须族,全世界约有17种,主要分布北半球环极地区和喜马拉雅地区,我国是岩须属现代分布中心,有11种,分布于西南的高山地区。岩须属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开发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虽然前人对该属的研究已解决了很多分类学的问题,但至今尚未有一个岩须属植物的分类学修订及系统演化研究。本研究以经典植物分类学方法为基础,回顾和总结了岩须属(Cassiope D.Don.)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简史和现状,在整理有关岩须属植物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收集、野外观察及鉴定标本馆馆藏标本,观察岩须属植物的腊叶标本,结合叶表皮形态学的试验研究,参考木材、花粉等方面的资料,对岩须属7种样品进行了叶表皮实验研究,对6种样品进行了花粉形态研究。从叶表皮微形态、花粉形态、地理分布等方面对岩须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岩须属7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岩须属植物表皮细胞主要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呈平直、波状或浅波状,气孔器属于无规则型,气孔器长轴近平行于叶长轴。这些特征在属一级水平上表现一致,表明岩须属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叶背平坦和叶背隆起的两类叶表皮性状存在着差异。7种岩须属植物的气孔指数各不相同,而且平面叶型的膜叶岩须和鼠尾岩须的下表皮有气孔,其气孔指数和气孔长短轴比明显大于其余叶背具沟槽的种类。而叶背具沟槽的种类,气孔分布方式较为一致,岩须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在属以下、种以上分类等级具有一定规律性,显示出一定的系统意义。且在某些种间有差异,这些规律性和差异可为岩须属种的分类单元的确立和分类群间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探讨提供有价值的佐证。2.实验中6种岩须的花粉均为复合花粉,四合体,呈正四两体排列。四合体呈锐角或圆角三角形,两沟之间部分呈圆瘪陷状,不同种类瘪陷程度不同。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每粒花粉具3沟,相邻花粉粒上的沟相连,并且相通,各分体间无或有明显界线。岩须属花粉形态特征种间存在差异并不显著,对于岩须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应慎重应用花粉形态对岩须属植物特定种进行分类鉴定。3.对形态学性状分类价值的评估:叶的形状和大小、花梗基部的苞片、花萼的形状、大小、花冠裂片形状、是否被毛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而叶背部顶部平坦或隆起、背部有无沟槽、沟槽的长短、形状、被毛情况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4.将垫状岩须Cassiope pulvinalis作为鼠尾岩须Cassiope myosuroides的新异名。5.朝天岩须Cassiope palpebrata雄蕊应为10枚,而非文献记载的8枚。6.在观察标本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每个种的性状特征并记载其产地和分布,绘制地理分布图。7.扫帚岩须Cassiope wardii仅分布于我国的西藏地区,在云南没有该种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