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胃癌诊断和手术中螺旋CT检查的应用价值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成像技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检查来观察胃的形态、胃腔大小、胃壁的厚度,邻近组织器官有无侵犯、周围淋巴结变化、数目及判定及远处有无转移。旨在研究各患者的胃癌血供特点进而为以后的患者预测手术方案及预后。材料与方法:搜集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检出胃癌的210例患者。所有患者需分别禁食、水12小时和8小时,且在检查前十分钟均行肌肉注射20mg的654-2。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通过连续容积扫描及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腹部血管,显示胃部的动脉、肿瘤的血供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结果:通过螺旋CT检查发现,胃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增厚程度可有不同。局部胃腔可有不规则的狭窄和变形。胃壁内缘多不平坦,呈不同程度的凹凸状,浆膜层外缘被肿瘤侵及轮廓多不光整。还可见胃壁有形态不规则的向腔外生长或向腔内隆起的肿块,肿块表面凹凸不平,同时伴有邻近胃壁的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当肿瘤侵及邻近的组织、器官时,肿瘤可突破胃的浆膜层,与周围结构间的脂肪间隙变小甚至消失。位于胃底贲门部的肿瘤可侵犯食管下段,导致食管局部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胃窦部和胃体肿瘤可侵犯胰腺,肿瘤与胰腺之间分界不清。在肝胃韧带内、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腹主动脉旁等部位检出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提示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胃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为肝和胰腺,CT可见肝实质内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密度改变、胰头增大、且密度呈不均匀增强等。根据Moss等制定的CT分期方案对胃癌进行分期:Ⅰ期30例,胃壁增厚不足1cm,未见淋巴结及远处的转移;Ⅱ期129例,未见周围组织脏器的侵犯和转移;Ⅲ期36例,胃壁增厚且突破浆膜层向外侵犯,但未发生远处转移;Ⅳ期15例,胃壁增厚且有邻近脏器的侵犯,并伴远处的转移。结论:1.胃部肿瘤的血供,可以结合供血血管及其数目对肿瘤进行术前分类、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2.螺旋CT可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肿块向腔内突入或腔外浸润范围、中心有无坏死。3.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胃壁的厚度、胃腔大小以及胃的断层形态。
其他文献
<正>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是更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色彩,这就使得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改革方式要不断地靠近教学的主体,也就是学生
目的:研究Notch-1信号通路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MDA-MB-231增殖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材料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矮小症患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在儿保科诊断为矮小症的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
<正>一、从课堂导入层面看,利用辩题导入课文导入是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初始阶段,好的导入应能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热情,并会带着问题主动跟随教师进入文本学习。王君
近些年来,我国市政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建设质量,确保市政工程能够有效的满足社会居民对高质量居住场所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
相对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要素而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最能够体现先进技术学科特点的。信息技术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定义,进行准确深刻的理解,其
介绍了用普通釉原料,生产优质郎红釉的过程,并对配方、工艺方法对郎红釉的着色影响进行讨论。
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引入中国翻译界的接受美学是文学研究中的新领域,从这一角度来探讨译者和读者在翻译中的作用,以及读者意识确立的重要性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将对我国翻译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转录辅助因子4(positive cofactor 4,PC4)在转录、复制、细胞周期进展等正常基因相关进程中发挥重要生
研究背景:近年来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原发性肺癌的80%。WNT(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