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64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成像技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检查来观察胃的形态、胃腔大小、胃壁的厚度,邻近组织器官有无侵犯、周围淋巴结变化、数目及判定及远处有无转移。旨在研究各患者的胃癌血供特点进而为以后的患者预测手术方案及预后。材料与方法:搜集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检出胃癌的210例患者。所有患者需分别禁食、水12小时和8小时,且在检查前十分钟均行肌肉注射20mg的654-2。采用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通过连续容积扫描及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腹部血管,显示胃部的动脉、肿瘤的血供和肿瘤与血管的关系。结果:通过螺旋CT检查发现,胃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增厚程度可有不同。局部胃腔可有不规则的狭窄和变形。胃壁内缘多不平坦,呈不同程度的凹凸状,浆膜层外缘被肿瘤侵及轮廓多不光整。还可见胃壁有形态不规则的向腔外生长或向腔内隆起的肿块,肿块表面凹凸不平,同时伴有邻近胃壁的不同程度增厚,变硬。当肿瘤侵及邻近的组织、器官时,肿瘤可突破胃的浆膜层,与周围结构间的脂肪间隙变小甚至消失。位于胃底贲门部的肿瘤可侵犯食管下段,导致食管局部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胃窦部和胃体肿瘤可侵犯胰腺,肿瘤与胰腺之间分界不清。在肝胃韧带内、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腹主动脉旁等部位检出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提示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胃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为肝和胰腺,CT可见肝实质内大小不等的类圆形低密度改变、胰头增大、且密度呈不均匀增强等。根据Moss等制定的CT分期方案对胃癌进行分期:Ⅰ期30例,胃壁增厚不足1cm,未见淋巴结及远处的转移;Ⅱ期129例,未见周围组织脏器的侵犯和转移;Ⅲ期36例,胃壁增厚且突破浆膜层向外侵犯,但未发生远处转移;Ⅳ期15例,胃壁增厚且有邻近脏器的侵犯,并伴远处的转移。结论:1.胃部肿瘤的血供,可以结合供血血管及其数目对肿瘤进行术前分类、分期,有助于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价。2.螺旋CT可显示肿块的形态、大小、肿块向腔内突入或腔外浸润范围、中心有无坏死。3.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胃壁的厚度、胃腔大小以及胃的断层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