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肠道出血、代谢混乱和瘘管形成。婴儿期 IBD只占儿童 IBD的1%,在出生前3个月发病的只有0.25%。IBD病因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是多基因突变和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肠道免疫功能混乱的结果。但是新生儿时期 IBD却不完全支持这个理论,因为新生儿接触外部环境很少,自身基因在发病中其主导因素。近年来全世界多个中心均研究表明早期 IBD尤其是出生后1个月发病,多为单基因突变引起,白细胞介素(IL)-10或者 IL-10受体(包括 IL-10RA和IL-10RB)突变均可以导致严重的甚至累及整个肠道的 IBD,此类患儿常规治疗效果较差,早期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降低病死率。成人发病的 IBD和婴儿期发病的 IBD的分子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两者均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只有2篇新生儿IBD的病例报道,尚无系统性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对我院新生儿期发病的 IB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发病学机制的研究。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疾病的认识,为今后临床早期发病 IBD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对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症性肠病(IBD)进行白细胞介素(IL)-10受体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建立早期 IBD实验室诊断流程。 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至2014年新生儿科和消化科住院的2例疑诊新生儿期 IBD同胞兄弟。先证者男,26 d,3.73 kg,出生后第9天出现反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于2014年入院。先证者兄,8个月大死亡,6个月大时因反复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发热5 d于2010年入院。采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 IL-10受体基因组 DNA,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 PCR扩增先证者 IL-10受体α亚单位(IL-10RA),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Western分析先证者 IL-10RA蛋白以及 IL-10刺激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 pEGFP-C1-IL-10RA以及野生型的 pERFP-C1-IL-10RB质粒,用野生型pEGFP-C1-IL-10RA转染患儿单核淋巴细胞(PBMC),以及 pEGFP-C1-IL-10RA和pERFP-C1-IL-10RB体外共转染293FT细胞,转染后均用IL-10刺激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其下游 P-STAT3蛋白的表达。脂多糖+IL-10刺激培养外周血PBMC收集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结果 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兄均为 IBD患者,基因组测序发现 IL-10RA突变位点均为c.537G>A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4和内含子4连接处即CG/GT突变为 CA/GT,先证者 RT-PCR产物 T-A克隆测序发现(c.519-537del 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证实为剪接突变。另外一条DNA链基变位点为(c.668G>C,p.C223S),患儿母亲携带的基因突变位点为c.537G.>A、父亲为 c.668G>C p.(C223S),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先证者及其兄均均为复合杂合隐性遗传突变引起。 Western blot结果:先证者和正常者均可表达 IL-10RA,但是 IL-10RA下游功能明显缺陷,IL-10刺激后下游 P-STAT3(Tyr-705)蛋白无表达。正常者和先证者单核淋巴细胞在 IL-6刺激后均可以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野生型的 pEGFP-C1-IL-10RA和pERFP-C1-IL-10RB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经 IL-10细胞因子刺激后可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患儿突变的 pEGFP-C1-IL-10RA与野生型的 pERFP-C1-IL-10RB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经 IL-10刺激后几乎不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野生型 pEGFP-C1-IL-10RA质粒转染患儿单核淋巴细胞后 IL-10刺激可高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 TNF-α浓度检测:先证者与对照者未处理组 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40)比(69±15)ng/L,t=1.704,P=0.164】;先证者脂多糖处理组 TNF-α的浓度平均值与对照者脂多糖处理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305±280)比(1854±305)ng/L,t=1.889,P=0.132】;先证者脂多糖+IL-10共刺激培养 TNF-α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者【(2100±356)比(200±50)ng/L,t=9.154,P=0.001)】。 结论: (1)IL-10受体突变能够引起婴儿早期炎症性肠病,包括新生儿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此型对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差。骨髓移植治疗能够达到长期持续缓解。 (2)IL-10RA基因组 c.537G>A和c.668G>C p.(C223S)均为新发现致病突变位点。其中c.537G>A为剪切突变。 T-A克隆测序发现 c.519-537del 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 (3) IL-10 RA突变后 PBMC几乎不表达 P-STAT3蛋白,患者 PBMC负反馈调节功能受损,LPS刺激后 TNF-α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