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0受体突变引起新生儿期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及基因诊断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yeas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炎,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肠道出血、代谢混乱和瘘管形成。婴儿期 IBD只占儿童 IBD的1%,在出生前3个月发病的只有0.25%。IBD病因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是多基因突变和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肠道免疫功能混乱的结果。但是新生儿时期 IBD却不完全支持这个理论,因为新生儿接触外部环境很少,自身基因在发病中其主导因素。近年来全世界多个中心均研究表明早期 IBD尤其是出生后1个月发病,多为单基因突变引起,白细胞介素(IL)-10或者 IL-10受体(包括 IL-10RA和IL-10RB)突变均可以导致严重的甚至累及整个肠道的 IBD,此类患儿常规治疗效果较差,早期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可降低病死率。成人发病的 IBD和婴儿期发病的 IBD的分子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的选择、预后两者均有很大的区别。目前国内只有2篇新生儿IBD的病例报道,尚无系统性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对我院新生儿期发病的 IB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发病学机制的研究。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疾病的认识,为今后临床早期发病 IBD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对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症性肠病(IBD)进行白细胞介素(IL)-10受体基因诊断,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建立早期 IBD实验室诊断流程。  方法: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0至2014年新生儿科和消化科住院的2例疑诊新生儿期 IBD同胞兄弟。先证者男,26 d,3.73 kg,出生后第9天出现反复发热,大便次数增多于2014年入院。先证者兄,8个月大死亡,6个月大时因反复黏液脓血便5个月余,发热5 d于2010年入院。采用PCR方法扩增先证者及其家族成员 IL-10受体基因组 DNA,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的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 PCR扩增先证者 IL-10受体α亚单位(IL-10RA),PCR产物进行双向序列测定,Western分析先证者 IL-10RA蛋白以及 IL-10刺激后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的表达。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的 pEGFP-C1-IL-10RA以及野生型的 pERFP-C1-IL-10RB质粒,用野生型pEGFP-C1-IL-10RA转染患儿单核淋巴细胞(PBMC),以及 pEGFP-C1-IL-10RA和pERFP-C1-IL-10RB体外共转染293FT细胞,转染后均用IL-10刺激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其下游 P-STAT3蛋白的表达。脂多糖+IL-10刺激培养外周血PBMC收集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结果  测序结果:先证者及其兄均为 IBD患者,基因组测序发现 IL-10RA突变位点均为c.537G>A为同义突变,突变位点位于外显子4和内含子4连接处即CG/GT突变为 CA/GT,先证者 RT-PCR产物 T-A克隆测序发现(c.519-537del 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证实为剪接突变。另外一条DNA链基变位点为(c.668G>C,p.C223S),患儿母亲携带的基因突变位点为c.537G.>A、父亲为 c.668G>C p.(C223S),均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先证者及其兄均均为复合杂合隐性遗传突变引起。  Western blot结果:先证者和正常者均可表达 IL-10RA,但是 IL-10RA下游功能明显缺陷,IL-10刺激后下游 P-STAT3(Tyr-705)蛋白无表达。正常者和先证者单核淋巴细胞在 IL-6刺激后均可以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野生型的 pEGFP-C1-IL-10RA和pERFP-C1-IL-10RB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经 IL-10细胞因子刺激后可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患儿突变的 pEGFP-C1-IL-10RA与野生型的 pERFP-C1-IL-10RB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经 IL-10刺激后几乎不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野生型 pEGFP-C1-IL-10RA质粒转染患儿单核淋巴细胞后 IL-10刺激可高表达 P-STAT3(Tyr-705)蛋白。  TNF-α浓度检测:先证者与对照者未处理组 TNF-α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40)比(69±15)ng/L,t=1.704,P=0.164】;先证者脂多糖处理组 TNF-α的浓度平均值与对照者脂多糖处理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2305±280)比(1854±305)ng/L,t=1.889,P=0.132】;先证者脂多糖+IL-10共刺激培养 TNF-α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者【(2100±356)比(200±50)ng/L,t=9.154,P=0.001)】。  结论:  (1)IL-10受体突变能够引起婴儿早期炎症性肠病,包括新生儿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此型对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差。骨髓移植治疗能够达到长期持续缓解。  (2)IL-10RA基因组 c.537G>A和c.668G>C p.(C223S)均为新发现致病突变位点。其中c.537G>A为剪切突变。 T-A克隆测序发现 c.519-537del GGTGCCGGGAAACTTCAC p.LYS173ASNfs*7。  (3) IL-10 RA突变后 PBMC几乎不表达 P-STAT3蛋白,患者 PBMC负反馈调节功能受损,LPS刺激后 TNF-α分泌增加。
其他文献
Cu、Zn、B、Mo肥无论单施还是混施,对南亚热带人工草地的卡松古鲁狗尾草、宽叶雀稗、格拉姆柱花草、大翼豆产草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Mo、B肥单施或混施,对大翼豆、柱花草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力量,不仅对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条件有所改善,而且在建筑施工中避免了来自很多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很
摘要:21世纪以来,学前教育的普惠性目标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学术界也以此为契机,对学前教育的普惠性相关理论展开了研究与探讨。在普惠性目标的指导下,学前教育能够有效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等问题。本文对学前教育的普惠性目标所具备的含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普惠性目标;学前教育;探讨  近几年,作为教育体系中的起始阶段,学前教育对于促进个体终身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
摘要:21世纪的今天,人类不断向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网络信息化、人性化时代迈进,持续不断的学习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地域为依托的社区凝聚着时代的文化、科技、环境等多种元素,可以让社区成员更便捷地获得知识,显示出社区教育的强大生命力。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可持续发展、和谐、文明、健康、开放思想的注入,人们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为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终身学习;课程内容;教育方式  
在斯坦福大学,我学到最宝贵的一课是:不完美是OK的。我们那届358位同学,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产业。大家惟一的共同点,是在进斯坦福之前,都习惯做佼佼者。这样的名声,以及随之
摘要:绘本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唤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情感态度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在选择绘本时,要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教学;情感态度  一、 小学绘本教学现状  (一) 普及率提高  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是现今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小学教育中,通过绘本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
采用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或偏粳型广亲和性品种的杂交后代F_2集团8个,分析了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Pgi-1同工酶的分离情况。其中4个F_2集团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离正常的孟德尔分离
摘要:现今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相较于过去要早,加之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相对更为复杂。当前,我国的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新形势下如何评价学校管理和教育中的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探究了学校教育中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希望能对孩子们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校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发展  一、 前言
以继代培养30天的狗头枣、骏枣、木枣四倍体组培苗为实验材料,用透明胶带粘取叶片下表皮气孔,对这三种四倍体枣树组培苗气孔长度、宽度、面积及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上的差异
摘要: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提高孩子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的文化底蕴,仅靠课堂学习或者应试性的学习是不够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贯穿在任何领域。当一个孩子的内驱力被唤醒,他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发展意识等终将被激发,他的视野更开阔,他的境界更高远。正如张载所说:“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可以说求知的内驱力的意义不只体现在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更能推及其他领域,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