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危害人生命和健康的疾患,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梗死相关血管(IRA)的开通是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它显著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但临床研究发现,即使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达到TIM13级仍然有部分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不理想,并且发现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在心肌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既往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浆中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未通组,并且伴随心肌和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加,心肌梗死面积扩大。而脂联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作用;它可以抑制TNF-a的作用,降低 TNF-a的产量,同时可诱导抗炎分子白介素-10(IL-10) 的增加。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脂联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和心肌组织灌注状态的关系。
方法:
1、实验对象:健康对照组20例: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并经全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心、肺、肝、肾、内分泌疾患及其他炎症性疾患的健康志愿者。急诊PCI组: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心导管室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发病9小时内的AMI患者60例。 AMI患者均符合:(1)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分钟;(2)ST段在2个及2个以上胸前导联抬高≥02mv或在2个及2个以上肢体导联抬高≥0.1mv;(3)心肌血清标志物升高至少达正常2倍以上。所有患者冠脉造影显示IRA完全闭塞,成功开通并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灌注治疗后即刻IRA血流均达到TIMl3级,残余狭窄<20%。排除标准:四周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左室射血分数<30%,2级以上高血压病、2度以上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急性白血病,支气管哮喘,器官移植术后等。
2、标本采集:健康对照组于清晨空腹取血。AMI患者常规化验于清晨空腹取血。AMI患者分别于接受PCI治疗前即刻、再灌注后12h及24h各取血5ml。血标本中加入含有10%EDTA (1g/L) 抑肽酶 500kIU/ml 的抗凝试管,4℃离心3000r/min,10min,分离出血浆,-80℃保存待测。应用96孔ELISA反应试剂盒测定血浆脂联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
3、实验方法:(1)测定20例冠脉造影正常健康人和60例急AMI患者行急诊PCI前即刻,术后12、24小时,血浆脂联素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2)按照再灌注后2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是否>70%,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A组(ST段回落≥70%)34例和B组(ST段回落<70%)26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脂联素及IL-6的变化幅度。(3)根据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将患者分为两组:TMPG2/3组36,TMPG0/1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脂联素及IL-6的变化幅度。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降低。IL-6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浆水平存在动态改变,而脂联素随着再灌注心肌炎症损伤而动态改变。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并且伴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降低更加明显。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以及伴随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而进行性降低,说明血浆脂联素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心肌组织水平灌注不良越严重,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越明显。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可作为 AMI 微循环再灌注不良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