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是国际体育竞争的需要,是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学科理论及其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高校自身发展及提升学科内涵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学科走出壁垒与困境的需要,所以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通过文献梳理确定研究问题后,首先对体育工程学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厘清学科、学科建设、工程学、体育学、体育工程学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出体育工程学的学科属性及定位。体育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应用性学科,它能够涵盖体育学与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在新学科发展初期,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科的繁荣,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归属的限制,先不对其进行明确的学科归属定位。但是,体育工程学科建设要遵循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尤其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用性学科的发展规律;要以绿色体育、顶天立地作为学科发展理念;要以全面促进人的发展、遵循科学研究规律、满足高层次社会需求为发展逻辑。对体育工程学科的历史演变进行考察,发现体育工程学发端于日本,并且日本的体育工程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在学科发展初期,由于体育工程学和高校的结合不够充分,反而引起人们对这个学科的研究目的及学科需求产生了质疑,学科建设发展缓慢。国际体育工程学会在英国的成立标志着体育工程学地位的正式确立。英国的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拉夫堡大学等一大批进行体育工程学科建设的高校,有效地利用了国际体育工程学会这个平台,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体育工程学科建设的主要阵地。体育工程学在我国的发展最初是由政府及体育仪器器材协会推动的,体育产业对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内高校接纳体育工程学科始自于2005年沈阳工业大学体育装备工程专业的招生。目前体育工程学科建设在国内高校还刚刚起步,但显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国内外体育工程学科发展的差异,从横向上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国外选取了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国内是目前仅有的三所进行相关本科专业招生的武汉体育学院、沈阳工业大学和聊城大学。国外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突出应用性的特色以及有效整合学科资源的策略都值得国内高校借鉴。国内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面临良好的机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学科制度僵化、学科壁垒林立、高校自主权不够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等困境。体育工程学科建设以学科知识体系的架构与优化为基础。在解析体育工程研究领域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高校该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从基础论、方法论、工程应用、技术体系等四个方面对体育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了架构与优化。体育工程学科建设是一个从知识到组织不断循环提高的过程,影响其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学科知识、学科组织及学科软硬环境。本研究以这三个要素为一级指标,结合我国学科评估的一般准则与体育工程学科的特点,设计出了一个对高校的体育工程学科建设进行可行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进行案例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要以优化学科制度为前提,并要合理运用融政府、产业、高校于一体的三螺旋机制。我国高校体育工程学科建设的具体策略包括:在加强高校优势学科群中建设体育工程学;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会聚学科队伍;明确学科发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以项目为突破口构筑学科平台;以专业与人才培养夯实学科基础;大力寻求学科建设合作伙伴并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等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在遵循学科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要结合体育工程学科的性质与发展现状,对该学科建设进行合理定位,取长补短,选择适合本校的体育工程学科发展路径。该论文有图22幅,表21个,参考文献17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