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病灶改变为主的儿童支气管肺炎188例临床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090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通过分析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转归,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于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188例儿童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般特征:188例患儿中,男106例(57.0%),女82例(43.0%)。最小年龄1天8小时新生儿,最大年龄14岁。我们按照CAP指南进行年龄分组,其中,<6月22例(男18例、女4例)、6月-2岁45例(男30例、女15例)、2-5岁55例(男21例、女34例)、>5岁66例(男37例、女29例)。2.临床症状:发热147例,咳嗽187例,喘息30例.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54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13例、淋巴细胞升高39例;白细胞减低9例,正常125例。CRP未检测者11例,其余177例均进行CRP检测,其中CRP升高109例;病原学方面,肺炎支原体感染者10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肺炎链球菌感染22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5例,病毒感染34例(腺病毒感染21例、合胞病毒9例、副流感病毒III 2例、流感病毒A型1例、流感病毒B型1例),未检出任何病原体者62例。支原体混合细菌感染17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3例、肺炎链球菌12例;混合病毒感染26例,其中腺病毒19例、合胞病毒4例、流感病毒A型1例、流感病毒B型1例、副流感病毒3型1例)。4.胸部X线检查:双侧肺部病变37例、右侧104例、左侧47例,胸腔积液7例。5.转归:188例好转或治愈,均无后遗症,0例死亡。结论:1.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以大于两岁为其高发年龄;2.不同年龄组的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体种类不同,两岁以下儿童多以病毒,特别是腺病毒感染为主,两岁以上儿童则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而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为主,但并无年龄差异;3.临床表现两岁以下儿童主要为喘息,发热多为高热,两岁以上患儿多出现中等程度发热,且热程多较长;4.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2岁患儿多出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及心肌酶的升高,而>2岁患儿多出现中性粒细胞、CRP等指标的升高。5.胸部X线检查并不能明确区分大病灶改变为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所感染病原体种类。
其他文献
1.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观意识进行语文教学  大语文观是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生活中呈现的现象、状态、事件等内容都可以拿来作为教材,以一种大教材观将学生引向更广阔更浩瀚的语言文学之海。比如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学生一直以为贴对联只是人们为了热闹,没什么意义。其实不然,每一副对联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师组织学生研究“对联中的名人故事”;再如肯德基、麦
研究软骨磁共振成像(MR)反映骨关节炎(OA)软骨病变形态和基质成分变化的能力与限度;分析OA软骨退变规律和软骨MR与OA致病因素、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为OA的亚临床期诊断和精确疗效
介绍4种抗旱蓄水技术1水平等高耕作水平等高耕作是在坡地上采用的一种集水蓄墒耕作技术,有时也称作横坡耕种或等高耕种。它是在塬面的缓坡地上改变原来的顺坡耕作为横坡耕作;所有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新观念、新方式实施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安排上,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风趣、幽默、愉快中获得知识,便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提供“公平又有质量”的全民教育成为新的教育主旨和趋势,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决策这一变量,关注教育的社会和政治维度以及教育的社会和文化维度,尤其是教育中的价值观问题,注重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师间潜在价值观的协调。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公平;教育质量  一、“新时代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的内涵  “新时代公平又有质量的教育”涉及“新时代”、“公平”、“又”、“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