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资源配置针对的是特定的群体即学龄人口,学龄人口与教育资源配置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学龄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和需求对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学龄人口的变动要求教育资源协同配置。另一方面,随着居民对于优质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对学龄人口空间分布又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通过研究学龄人口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有助于实现学龄人口和教育资源在时间地点上协同互补。本文在综合分析学龄人口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课题问卷调查数据,对上海学前和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理论基础。第二章总结学术界对于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代表性观点以及相关政策的回顾。第三章对“五普”至“六普”期间上海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总量、户籍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动进行分析。第四章具体分析上海学前和义务教育资源供给情况。第五章对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分析。鉴于人口变动引发居民的需求变化,因此第六章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居民对子女教育的需求以及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为教育资源的供给提供基础数据。第七章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外来常住学龄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致使基础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2)大量学龄人口导入郊区,导致郊区的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紧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3)上海人口郊区化趋势持续,但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人户分离现象严重,原有的配置模式导致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不协调;(4)不同结构的居民对子女教育资源需求有所不同,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挑战。因此要完善市级对区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市级政府扩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区级政府要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创新公共教育服务的体制和机制,注重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效率;结合常住人口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打破常规资源配置模式,探索以最佳服务半径原则的资源配置模式,扩大资源覆盖面。本论文的研究特色在于论文利用2010年“六普”人口数据,并通过与“五普”的比较,全面地了解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变动的新特点;实证分析了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充实了现有为数不多的学龄人口户籍结构、空间变动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教育资源配置对学龄人口空间变动的影响研究;突破了学龄人口变动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单一研究,利用课题数据分析子女教育需求以及满意度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系统分析在大城市人口综合调控的背景下,学龄人口变动如何与教育资源配置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