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标催化发夹环化的超灵敏滚环扩增及肿瘤基因检测新技术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dxie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核酸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核酸(DNA和RNA)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靶标,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核酸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杂交、折叠和酶催化扩增等多种技术延伸扩展而来,对生物样本中含量甚微的核酸成分检测至关重要.常见的扩增技术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环介导温扩增技术(LAMP),链置换扩增(SDA)和滚动环扩增技术(RCA)等.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PCR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核酸扩增技术;但是PCR过程的实现具有严格的仪器、人员和环境要求,这些因素限制了PCR的临床诊断应用领域.SDA和RCA属于新型等温扩增技术,在恒温条件下对目的核酸进行扩增,相比PCR操作简单,扩增效率高且费用低廉.本研究旨在结合SDA和RCA技术设计一种新型超灵敏检测技术THP-RCA,以环状DNA为模板,从引物的3端开始扩增产生一个含有大量串联重复序列的单链DNA产物,最后通过荧光信号的读取和输出对靶标STAT3基因及其640位密码子单碱基突变进行检测,以期通过快速检测肿瘤相关基因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方法
  1.THP-RCA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
  在野生型STAT3基因存在下,靶标触发双发夹(HP1和HP2)发生环化,T4DNA连接酶催化端对端环化的HP2形成磷酸二酯键,得到环状模板.以此为复制模板,在Phi29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扩增和信号放大,最终通过标记的荧光信号进行信号的输出.反应结束后,在492nm激发光照射下,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得到500nm-600nm的发射波普,以519nm处的荧光峰值来评价该检测系统对靶标的检测能力,以达到对靶标的超灵敏检测.
  2.THP-RCA检测系统的评价
  设计多种不同的发夹,分别组合后进行靶标检测,根据荧光强度的测定和相应信噪比的高低筛选出最佳的双发夹序列.针对反应的三个不同阶段,分别设置不同的反应时间.预杂交反应阶段设置0h,0.5h,1h,1.5h,2h五个时间段,选择信噪比最高时对应的时间点作为最佳预杂交时间;连接反应阶段设置0.5h,1h,1.5h,2h四个时间段,滚动环扩增反应阶段设置1h,2h,3h,4h四个反应时间,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最佳反应时间并作为后续实验的反应条件.采用不同浓度的targetDNA,评价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通过COSMIC网站查找该突变位点附近的突变,设计新的突变,以评价该检测体系检测的特异性.
  3.THP-RCA检测系统的血清干扰实验
  将健康成人血清按比例加入检测系统,使其血清含量分别为1%、5%,在此干扰下进行靶标物质的检测,以观察该检测体系是否受到血清物质的明显干扰.
  4.THP-RCA检测系统对细胞基因组DNA的检测.
  结果
  1.本实验通过靶标启动的双发夹组装环化和滚动环扩增反应两步级联反应,实现STAT3基因的快速检测,具有可观的灵敏度,检测下限低至100fM,且线性范围跨度宽,线性相关系数0.9927.
  2.本检测体系可以很好的检测靶标序列中的单碱基突变,对同时存在的多位点突变也可以识别,和野生型突变引起的荧光信号值有明显的区别.与野生型相比,单碱基突变引起的信号强度是野生型的55%.
  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靶标启动的双发夹组装环化信号放大,结合滚动环扩增技术,能高灵敏的检测靶标,并且能够特异性地检测STAT3基因及其单碱基突变,不需要特殊仪器,在等温环境下就可以进行扩增,为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首次提出靶标启动的双发夹环化思路,并通过滚动环扩增进行信号二次放大,实现超灵敏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同时为等温扩增反应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目前在全球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癌症,其大多数的治愈率及5年生存率皆较低。对于癌症的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生存率等方面来说,只有及早的发现和有效的治疗才是攻克癌症、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在癌症出现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甚至是治愈,可惜的是,目前临床确诊癌症时大多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在癌症的早期阶段,患者体内会有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和一些癌症标志物的出现及紊乱,但一般无明
背景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是分枝杆菌属中一种最主要的致病菌,其所致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回升,迄今为止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估计,全球约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疫情尤为严重。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有
期刊
期刊
研究目的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是一类和基因表达与调控密切相关的寡核苷酸。为了了解MicroRNAs在相关肿瘤细胞内的含量,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耦连金纳米颗粒(AuNP)和脱氧核酶(DNAzyme)的纳米粒子(DNAzyme-AuNP)用于活细胞内microRNAs的原位成像。这种方法可以对活细胞内的MicroRNAs进行实时检测,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癌症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研究
目的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目前,关于脑胶质瘤微环境中星形胶质细胞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关于胶质瘤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却鲜见报道。本研究将探讨在低氧条件下脑胶质瘤细胞对共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的分子机制。  方法  1.分别收集常氧和低氧(1%O2)条件下的C6细胞和U87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于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星
期刊
期刊
目的:  结肠癌是全球继肺癌、肝癌、胃癌之后的第四大致死癌症,每年约70万人死于结肠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人口饮食结构调整,结肠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transporter1,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中分布最广泛的功能膜蛋白。现普遍认为在机体中GLUT1发挥运输葡萄糖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GLUT1
目的:  1.Wnt信号通路在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可以阻断这种信号转导的小分子物质或干预影响Wnt通路活性的相关基因,均可以成为潜在有效治疗结直肠癌的靶标.因此,我们旨在通过不同的方法干预Wnt信号通路,进一步研究Wnt通路变化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2.FH535是Wnt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表明它能通过不同方式抑制Wnt通路,但具体的作用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