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zyme-AuNPs的癌细胞microRNAs原位成像新技术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是一类和基因表达与调控密切相关的寡核苷酸。为了了解MicroRNAs在相关肿瘤细胞内的含量,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耦连金纳米颗粒(AuNP)和脱氧核酶(DNAzyme)的纳米粒子(DNAzyme-AuNP)用于活细胞内microRNAs的原位成像。这种方法可以对活细胞内的MicroRNAs进行实时检测,为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癌症诊断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研究方法
  1.AuNPs合成
  使用经过硝基盐酸(aquaregia)处理的玻璃仪器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13nmAuNPs,得到的13nmAuNPs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
  2.DNAzyme-AuNPs的组装
  通过三(2-羰基乙基)磷盐酸盐(TCEP)将经过巯基化修饰且标记了5-羧基荧光素(FAM)的脱氧核糖核酸底物链(substrate)进行还原,还原后的substrate和DNAzyme退火杂交,加入13nmAuNPs,盐老化,离心获得DNAzyme-AuNPs,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
  3.DNAzyme-AuNPs检测目标MicroRNAs的荧光实验
  3.1在DNAzyme-AuNPs中加入不同浓度目标MicroRNAs,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取荧光峰值绘制与目标浓度相对应的标准曲线,确定线性检测范围。
  3.2通过实时荧光检测,表征DNAzyme-AuNPs响应不同浓度目标MicroRNAs的动力学曲线。
  3.3使用MiR-200家族的MicroRNAs:miR-141,miR-200b,miR-429,let-7d对DNAzyme-AuNPs的特异性识别目标MicroRNAs的能力进行表征。
  3.4将DNAzyme-AuNPs中的脱氧核酶换成突变的脱氧核酶(mutantDNAzyme),合成mutantDNAzyme-AuNPs,然后加入目标MicroRNAs,表征FAM的荧光恢复是由于DNAzyme对核糖核酸(RNA)的催化裂解活性。
  4.DNAzyme-AuNPs的抗降解能力和细胞毒性
  4.1使用DNaseI(脱氧核糖核酸酶I)表征DNAzyme-AuNPs抗降解能力。比较四个实验组:DNAzyme-AuNPs,DNAzyme-AuNPs+DNaseI,DNAzyme-AuNPs+目标MicroRNAs,DNAzyme-AuNPs+目标MicroRNAs+DNaseI的实时荧光变化,表征DNAzyme-AuNPs的抗降解能力。
  4.2MTT(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在不同浓度DNAzyme-AuNPs下的细胞活性,表征DNAzyme-AuNPs的细胞毒性。
  5.活细胞内DNAzyme-AuNPs的原位成像
  5.1Hela(宫颈癌)细胞分别和DNAzyme-AuNPs,substrate-AuNPs(仅含有substrate)孵育不同时间,通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荧光信号,比较两组荧光信号强弱,表征DNAzyme-AuNPs的原位成像能力。
  5.2将DNAzyme-AuNPs和Hela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L02(人正常肝)细胞孵育,比较三组的荧光信号强弱。同时用雌激素(E2)抑制MCF-7细胞内目标microRNAs表达并将未被E2处理的MCF-7细胞作为对照,将两组MCF-7细胞和DNAzyme-AuNPs孵育,比较荧光信号强弱。通过上述实验表征细胞内不同表达水平的目标RNA对DNAzyme-AuNPs活细胞内成像能力的影响。
  6.DNAzyme-AuNPs的广泛适用性验证
  改变DNAzyme-AuNPs中的目标识别序列,验证检测目标let-7a的可行性,动力学曲线,活细胞成像能力,表征DNAzyme-AuNPs的广泛适用性。
  研究结果
  1.合成的13nm的AuNPs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的高度为12-15nm,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波长在518nm。组装好的DNAzyme-AuNPs紫外吸收波长在524nm。这些结果表明13nmAuNPs成功合成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功能化。
  2.DNAzyme-AuNPs在目标浓度为0-1nM时有较好的线性范围。动力学曲线呈现目标浓度依赖性。纳米颗粒能特异性识别靶RNA,且使用MutantDNAzyme时没有荧光信号增加。
  3.DNAzyme-AuNPs在DNaseI的作用下没有明显的荧光信号增加,当目标RNA存在时有明显的荧光信号增加。
  4.Hela细胞和DNAzyme-AuNPs孵育6小时后出现明显荧光信号。Hela细胞和MCF-7细胞有明显的荧光信号而L02细胞几乎没有荧光信号。雌激素处理的MCF-7细胞相对与未处理的MCF-7细胞有一个较弱的荧光信号。
  5.改变目标识别序列后DNAzyme-AuNPs对另一种目标microRNAs有相似的目标识别能力和活细胞成像能力。
  研究结论
  1.DNAzyme-AuNPs在试管内对目标microRNAs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
  2.DNAzyme-AuNPs具有较好的抗降解能力和低细胞毒性。
  3.DNAzyme-AuNPs具有活细胞内MicroRNAs原位成像能力。
  4.通过改变DNAzyme-AuNPs的识别序列,可以适用于不同目标microRNAs的检测。
其他文献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常见消化道癌,约85%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9%。而胰腺癌细胞的生长与增殖需要更多的能量和生物合成所需的前体物质,这就需要细胞的膜转运蛋白被激活以摄取更多的外界营养。线粒体代谢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柠檬酸循环除了提供电子传递链(ETC)功能所需的NADH和FADH2外,许多TCA循环中间代谢物可以被转化并引导至合成代谢途径,
学位
目的  1.建立并评估稳定、易复制的舰船烟雾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  2.探讨吡非尼酮对舰船烟雾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可能的预防保护作用。  方法  1.使用自制发烟装置构建舰船烟雾致吸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评价,采用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分析舰船材料燃烧后5min、10min、15min、18min气体成分的变化。取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烟雾吸入损伤组,其中烟雾吸入损伤组按吸入烟雾后的时间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肝脏表现,它代表了广泛的组织病理学异常,从简单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有或没有纤维化,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NAFLD与肝脏脂肪增加和全身胰岛素抵抗(IR)有关,提示常见的致病机制,但是具体的机制及其代谢改变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NAFLD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展过
目的  癌症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命健康,因其肿瘤生长速度快,容易转移,难以完全治愈,且治疗费用贵,带给患者身体上的损害和经济上的巨大压力。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具有靶向性差和毒副作用大等缺点。小干扰RNA(siRNA)是一段长20-25个核苷酸的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基于siRNA的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能够有
学位
期刊
目的  本实验模拟体外脑缺血反应,研究在氧糖剥夺(OGD)以及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病理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源性外泌体对神经元活性及其突触可塑性的影响。通过新一代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星形胶质细胞在OGD以及OGD/R处理条件下释放的外泌体携带的miRNAs构建了差异文库,从中筛选出阳性差异的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相关的miRNAs。  方法  1.利用含1%胎牛血清的完全
目的  目前在全球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癌症,其大多数的治愈率及5年生存率皆较低。对于癌症的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及预后生存率等方面来说,只有及早的发现和有效的治疗才是攻克癌症、挽救生命的有效方法。在癌症出现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是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甚至是治愈,可惜的是,目前临床确诊癌症时大多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阶段。在癌症的早期阶段,患者体内会有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和一些癌症标志物的出现及紊乱,但一般无明
背景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是分枝杆菌属中一种最主要的致病菌,其所致的结核病(Tuberculosis,TB)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回升,迄今为止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估计,全球约有1/3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疫情尤为严重。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