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哲学基础,反思了现代大学教学观的局限性,结合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建构起了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大学课程观、大学教学过程观和大学师生观。全文共由七章构成,具体内容如下: 本文绪论部分说明了研究问题的进路,即大学教学观中的“现代性”危机;阐明了由现代教学论和后现代解构教学论研究向建设性后现代的教学论研究转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介绍了本研究采取的文献法,比较法和访谈法的具体手段并对本文中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文献综述一章主要围绕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及大学教学观的研究现状、主要内容、核心特点和研究空间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总结与评述。 本文的第二章至第六章为研究的核心部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核心思想与观点一章中主要介绍其缘起、发展、奠基者和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进而提升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十一种主要观点,为后文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着重探讨了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教育理念,在分析现代研究型大学和企业型大学教育理念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与困局的基础上,推导出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核心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大学教育理念的启示。第四章详细论述了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培养目标,即具风格与力量自我发展的人,并对其蕴含的七大方面的核心素养逐一进行了阐释,即创新素养、智慧素养、风格素养、有机整体性素养、浪漫和移情素养、专业素养以及文化素养。第五章主要探讨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有机整体课程观,首先对现代大学的开发课程研究范式在课程设计上崇尚竞争、外部测量评价、价值中立、二元主义、线性和非情境性的预设目标进行了批判,然后对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有机整体课程观予以多元的内涵理解,即课程是有机整体的教育事件、课程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课程是连接模式的学习体验、课程是绿色生态的使者、课程是鲜活的智慧、课程是多元开放的文化载体、课程是动态的过程、课程是创新的旅程以及课程是个人的自传与诠释。第六章围绕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关联性教学过程与机体性师生观展开论述,首先对本质主义教学理论稳定静态的封闭体系和解构性后现代教学理论非线性动态的开放系统各自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学习者新需求的理论缺陷进行了剖析与批判,然后对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关联性教学过程做出内涵解释,即教学过程是链网式的交流活动、是激发好奇心与 冒险精神的艺术之旅和遵循生活节奏的活动。之后,对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教师,即具冒险精神的学者,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生,即主体生成性的学习者以及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机体性师生关系,即主体间性的智慧沟通进行了展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教学过程观和师生观。 最后,第七章总结了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生态导向的课程观和意义导向的教学观对高等教育教学理论改革可能起到的启示意义,并对建设性后现代的大学教学观的理论研究与实施进路给予创新的建议、肯定与不足之处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