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意念是个体在思想上产生的想要死亡的想法,但没有付诸行动,是自杀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经阶段。本研究在综述以往有关自杀意念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研究1: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问卷(PANSI)的中文修订。在中英文互译、文字分析及专家评定的基础上,选取1310名大学生对PANSI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并对量表的结构进行验证(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的可靠性、有效性,从而为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研究提供便捷的工具,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研究奠定基础。研究2: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及特点。采用研究1修订的积极与消极自杀意念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及特点,为探讨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及认知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提供依据。研究3:负性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及认知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依据PANSI测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实验法验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从而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心理机制。为研究4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研究4: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团体心理干预。采用研究1修订的测评工具,研究2的发生状况及特点,研究3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设计干预实验因子。以团体辅导为主、辅之以个体访谈的形式,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和条件性情绪反应干预法,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群体进行干预研究,从而改善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通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状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修订后的PANST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作为在中国测查普通大学生人群自杀意念发生情况的可靠和有效工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原PANSI问卷积极意念、消极意念两个维度。2.依据ROC曲线分析表明,以PANSI问卷中PANSI—NI得分大于等于1.625且PANS工—PI得分小于等于3.333为筛选值,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11.37%。3.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上,性别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关联,男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7.69%,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72%。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程度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积极意念与消极意念的性别差异显著。男大学生积极意念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女大学生消极意念显著高于男大学生。4.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上,年级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关联,自杀意念发生率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U”字型特点。在自杀意念的程度上,积极与消极意念的年级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在积极意念方面,二年级>三年级>一年级>四年级;在消极意念方面,四年级>一年级>三年级>二年级。5.在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上,家庭类型及生源地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关联,具体表现为单亲家庭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核心家庭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农村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程度的家庭类型及生源地差异分析来看,积极意念与消极意念的家庭类型及生源地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核心家庭大学生比单亲家庭大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意念,而单亲家庭大学生比核心家庭大学生有更多的消极意念;城市大学生要比农村大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意念,农村大学生要比城市大学生有更多的消极意念。6.自杀意念组大学生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及认知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在负性生活事件各维度及总分、冲动性人格各维度及总分、认知方式各维度及总分都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大学生。大学生自杀意念与负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及认知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负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及认知方式与消极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意念呈显著负相关。7.负性生活事件、冲动性人格及认知方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影响,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冲动性人格、认知方式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冲动性人格、认知方式是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的中介变量。总之,自杀意念是外部因素(负性生活事件)与内部因素(人格特征、认知方式)交互作用的结果。8.通过实验法表明,冲动性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的发展。不合理认知与自杀意念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的发展。9.从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