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医学影像数据的牙齿龋损分析与诊断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利用离体牙X线根尖片图像建立数据集,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2)通过增量样本训练,优化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并通过分析临床X线根尖片图像中的邻面龋,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收集2017~2018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患者自愿提供的因治疗需要而拔除的人恒前磨牙及磨牙160颗。利用其中80颗离体牙(160个邻面)的X线根尖片图像构建数据集,采用Matlab(Matlab2016b,Math Works,USA)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由两名观察者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分别对其余80颗离体牙(160个邻面)的X线根尖片图像的邻面龋损进行评估,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综合评估肉眼影像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s,AUC)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体诊断准确性。通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进一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使用SPSSAU(SPSSAU 20.0,北京青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比较两个AUC值,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以及对离体牙不同等级龋坏的诊断结果(α=0.05),对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邻面龋的性能进行初步验证。(2)收集2018~2019年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60名患者的60张X线根尖片,共182颗牙。利用其中91颗牙(182个邻面)的X线根尖片图像作为训练数据集,对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进行增量样本训练及改进。由两名观察者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分别对其余91颗牙(182个邻面)的X线根尖片图像的邻面龋损进行评估,以3名牙体牙髓科专科医生的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ROC曲线分析。通过比较肉眼影像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PPV和NPV(α=0.05),评价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以80颗离体牙的X线根尖片图像(160个邻面)作为训练数据集,采用Matlab实现龋齿的X线根尖片图像处理与识别算法,并初步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当分析对象为离体牙X线根尖片时,肉眼影像诊断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729(95%CI:0.650~0.808)和0.762(95%CI:0.685~0.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与肉眼影像诊断的特异度、PPV、NPV相似(P均>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肉眼影像诊断(P=0.014)。肉眼影像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离体牙X线根尖片中1级龋坏(龋坏到达釉质外1/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7.3%和7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以30张临床X线根尖片图像(91颗牙,182个邻面)作为增量数据集,对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进行了增量样本训练,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及优化。当分析对象为临床X线根尖片时,对于前磨牙、磨牙、前磨牙和磨牙,肉眼影像诊断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AUC值分别为0.697(95%CI:0.572~0.822)和0.846(95%CI:0.755~0.937)、0.835(95%CI:0.741~0.929)和0.782(95%CI:0.688~0.875)、0.765(95%CI:0.686~0.844)和0.810(95%CI:0.744~0.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肉眼影像诊断对磨牙、前磨牙和磨牙的PPV显著高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P均<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前磨牙、前磨牙和磨牙的NPV显著高于肉眼影像诊断(P均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相比肉影像眼诊断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低(P均<0.001)。肉眼影像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临床X线根尖片中1级龋坏(龋坏到达釉质外1/2)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25.0%和1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肉眼影像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临床X线根尖片中4级龋坏(龋坏到达牙本质外1/2)的检测灵敏度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利用离体牙的X线根尖片图像作为基础数据集、临床X线根尖片图像作为增量数据集,建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具有优秀的诊断性能。与肉眼诊断相比,该系统的灵敏度高而特异度低、对釉质龋尤其是浅龋更为灵敏,且具有和肉眼诊断相似的诊断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肱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 PWV)与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了388例于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中心完成ba PWV检测的老年体检者(年龄≥60岁)的完整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n=130例)和斑块组(n=258例),对比组
目的:慢性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一直为人所关注,如果能在早期识别对慢性脑积水进展潜在的危险因素,并予相应的临床干预,不仅可以减少脑积水的发生,并且可以为指导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根据入选与排除的标准,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
目的:1.探讨e CASH(early Comfort using Analgesia,minimal Sedatives and maximal Humane care,以患者为中心的浅舒化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2.评价e CASH策略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福建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成人重症监护病房作为研究场所。选取6
在网球比赛中,击球节奏对战局的变化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很多青少年在学习网球时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掌握良好的击球节奏。文章分析了网球击球节奏的特点,探讨了在学习网球初期,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如何提高对网球击球节奏的把握能力,分析了相关基础技能的教学方法,总结了击球节奏训练的步骤和重要性。在正确的训练方法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将形成对击球节奏的初步认识,在熟练掌握后,可通过参加比赛积累经验,进一步形成自己
研究目的:了解浸润性宫颈癌(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ICC)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率、其型别分布及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探究HPV16型与HPV18型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蛋白2-相互作用蛋白1(B-cell lymphoma-2-interactingprotein-1 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目的: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术前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情况和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16例年龄≥50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术前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血清25羟维生素D检测情况和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将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患者分成≥60岁组和<60岁组,分析两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差别;将同时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和骨密度检测的患者分成血清25羟维生素D≥20ng
目的以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行单纯肺静脉冷冻球囊消融及肺静脉联合左房顶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肺静脉联合左房顶部冷冻球囊消融对持续性房颤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心导管室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的10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肺静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引起机体损伤的一类疾病。由于治疗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易导致副反应的产生,因此,该类疾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左旋咪唑,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治疗药物。考虑到左旋咪唑口服而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本文通过研究接近口服毒性剂量的左旋咪唑在经皮给药下的安全性,主要从对大鼠的药动学规律,组织分布特征以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斜置显微通道下keyhole手术切除胸椎脊髓腹侧脊膜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单中心11例胸椎脊髓腹侧脊膜瘤患者,均采用keyhole手术切除肿瘤。手术方法:棘突中线旁开约2.5~3.5cm位置经皮穿刺斜向放置工作通道,通道直径约1.8~2.5cm,磨除患侧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在硬脊膜侧面偏前切开,于脊髓腹侧切除肿瘤。术后不放置引流。关节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美观舒适深受患者青睐,同时也因其远中移动磨牙高效便捷,被众多正畸医师选择。但随着临床病例的增加,我们发现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磨牙效果并不能完美复制,表达效率也会受各种因素影响。本论文收集了通过隐形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治疗的两例安氏Ⅱ类错患者和一例安氏Ⅲ类错患者,且都是在上颌第三磨牙牙胚存在的情况下开始远移,通过治疗前后CBCT和模型重叠,测量上颌第三磨牙牙胚位置变化和磨牙远移实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