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聚集与碰撞,涌现出大量深层次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又以“三农”问题最为明显。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要合理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目前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中,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典理论的分析,如刘易斯理论、费景汉-拉尼斯理论、托达罗理论等,还是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问题的实证研究,都将重点放在劳动力外部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上,且多数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以农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为衡量标准将两种转移模式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比较分析的则较少。因此,笔者就针对目前学术界研究中相对较为薄弱的领域,以《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为题,进行深入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具体介绍陕西省两种转移模式样本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特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两种转移模式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影响,并找出产生这些影响的深层原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价模型,并利用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实证评价、分析两种转移模式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言,无论是内部转移还是外部转移都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本文样本村的调查情况而言,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更能促进农民增收。两种转移模式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都是复杂的、正反面皆有的,内部转移在保证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农业科技推广、扩大农产品需求和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但却不利于促进粮田、经济田的合理配置,目前,内部转移样本村中都明显存在粮田被经济田挤占,粮食生产副业化、口粮化的现象,这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外部转移在增加农业生产投资、扩大农产品需求、保证粮田面积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在保证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方面却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三个外部转移样本村中虽然土地撂荒程度还不是很高,但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农业后继者不足、粮食生产口粮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可见,无论是内部转移还是外部转移目前都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内部转移对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影响,外部转移对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则是正反面皆有的,主要表现在外部转移对增加农村非农产业资金投入和扩大农村非农产品需求具有正面影响,但对非农产业劳动力有效供给和非农产业比较优势发挥具有一定的反面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反面影响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潮的来临,可能会有转正的趋势,还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就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而言,内部转移在对促进农民家庭和谐、村民团结、推进村民自治、治安良好和环境优美方面比外部转移的影响要好。但在对农村文化健康的影响方面,两者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更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但却容易造成转移劳动力具有“小富即安”、“重男轻女”等落后封建思想;外部转移劳动力比内部转移劳动力更具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子女性别的看法更加开明,但外部转移劳动力比内部转移劳动力更易抛弃重农爱农、节约资源等优秀传统思想。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内部转移模式比外部转移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农村发展。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构建农村劳动力合理内部转移机制,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内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