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上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的城镇化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把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划分为9个阶段,指出我们应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加速时期的拐点。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加速期能使得产业结构演变加快,主要从两方面表现:一方面城镇化加速时与产业结构演变通过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改变使得他们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第二方面是城镇化加速时期与产业结构的转换速率呈明显相关性。据此文章基于1952~2013年统计数据,用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转换速率与城镇化增长率同比增长值做了VAR模型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就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短期与城镇化水平的增长有正向作用,长期来看,第一产业就业偏离度对城镇化水平增速没有显著影响。当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上升,第三产业生产率下降,从而使得短期内使得城镇化发展增速下降,说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生产率,会使得城镇化发展短期内明显加速。城镇化水平增速影响第二产业就业结构显著,当短期城镇化发展加速时,明显促进第二产业生产率的增加,从而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从时空结构看,城镇化发展可带来经济的集聚效应,对优势产业会产生集聚作用,拉动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间的劳动力流动加快,使得优势产业与非优势产业之间的转换速率的加快。在城镇化加速阶段,长期来看,第一产业结构将逐渐降低,城镇化发展加速对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有推动作用。而第二产业转换速率的增加,长期来看对第二产业比重没有明显效应,但短期具有负向作用。伴随我国城镇化发展加速,第三产业比重将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