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现状;2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3探讨基于PDCA理论的干预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共773名作为研究对象,现场发放问卷并及时收回。采用住院老年患者安全感量表评估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安全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基于循证护理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患者基本情况资料、卒中并发症资料、治疗情况资料、患者自我感知资料、住院照顾者资料。其中包括Barthel指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等工具)。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x±)进行描述,单因素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第二部分: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且心理安全得分≤83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1名,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基于PDCA理论的干预模式,根据第一部分调查结果中可干预影响因素并结合心理干预特点设计干预方案(采用引导想象+宣教方式)进行干预,每天干预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10天。干预后应用住院老年患者安全感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所有数据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23.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均数±标准差(sx±)与方差进行统计描述,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数据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1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情况:心理安全总分为(83.50±22.38)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病房管理(18.27±5.08)分,人际关系(19.48±8.27)分,疾病病情(14.37±4.62)分,医护行为(30.97±6.60)分。2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性格、居住地、收支状况、家族史、住院史、入院方式、疾病首复发情况、近5年摔倒经历、头痛、失能情况、眩晕、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肢体麻木无力、肌力情况、需要卧床、留置导管、护理分级、使用监护设备、治疗需暴露身体、吸氧情况、患者对家人照顾满意度、家人的关注度、本次住院照顾者、家人对患者住院的态度、家属医检陪同、因病友情况恶化而感到紧张、疾病对患者生活态度影响、担心增添家人负担、住院心理抑郁、担心住院时间过长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受多个相关变量的影响,各相关变量对心理安全的总解释力达83.7%;其中性格、家族史、摔倒经历、肢体麻木无力、失能程度、治疗需要暴露身体、患者对家人照顾满意度、家属医检陪同情况、家属关注度、疾病对生活态度的影响、患者因病友病情恶化而紧张、住院心理抑郁是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于PDCA理论模式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干预效果:干预前两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天后实验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得分为(83.50±22.38)分,有待进一步提高。2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与其性格、家族史、近5年摔倒经历、肢体麻木无力、失能程度、治疗需要暴露身体、患者对家人照顾满意度、家属医检陪同情况、家属关注度、患者因疾病生活态度受到影响、患者因病友病情恶化而紧张、住院心理抑郁因素的影响有关。3基于PDCA理论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安全水平。图1幅;表19个;参1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