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交易模式,在互联网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它改变了从开发到生产、到流通、到消费、到金融运作的全部经济过程,变革了管理观念和方法,同时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经济的组织结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电子商务应用领域和应用深度不断拓展,它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并以其跨越时空和全球性的特点为地区企业创造了一个更有竞争力和优势的开放型市场。此外,网络购物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消费潮流,电子商务正在促成新的消费模式和经营模式的诞生和推广,释放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柔性化生产成为可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已将电子商务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空间概念、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等都已发生改变,加之电子商务以其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特征给地理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有不少有关“地理消亡”这样的观点。地理学要赶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快速变革的步伐,就要加强与现实社会经济的联系,关注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决策价值。基于此,本文围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利用ArcGIS、SPSS、Matlab等软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定性、定量以及直观的图形表达方式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区域差异做了详尽说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首先,介绍了全国近八年来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均呈现稳定的增加趋势,庞大的网民规模和高度的互联网普及率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幅显著,以平均28.39%的增速逐年增长,其中,B2B占总交易额的80%左右,其增长率为24.15%;网络零售市场的占比增加幅度很大,占比增加近19%,交易额增速达77.9%;“互联网+外贸”催生的跨境电子商务,近五年来的增速达25.85%,这一现象深刻改变着我国的外贸格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社会认知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2)其次,分析了全国31个省市区近两年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2013-2014年,各地区的电子商务交易额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极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上水平均高于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集聚特征,2014年北上广三地的交易额占全国的44%以上。以反映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18项指标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上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等地的发展水平较高,居于全国前五的位置,青海、宁夏、西藏发展水平较低,排在全国末尾。总体看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量不多,大部分属于后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像经济发展水平那样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梯度差异。回归分析表明,各地区电子商务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最高,经济发达地区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电子商务对地区经济又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3)最后,从淘宝网电子商铺的空间布局角度说明各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征。在省域和市域层面,电子商铺的聚集特征非常明显,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西部的省会地区。广东、浙江等地电铺分布的内部差异十分显著,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从店铺类型来看,服装鞋类的占比最大,而海南、新疆、宁夏等地在食品类店铺中占有较大比重,充分显示了区域优势和特色。电子商铺的空间布局与物流网点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