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得出了丰富的用光经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光环境。研究传统建筑中光环境的特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本国传统光文化。同类课题国外已经开展研究,但国内尚属空白。本文在阐述我国古建筑天然光环境发展历史和特点的基础上,选择以雍和宫法轮殿为研究对象,对其大殿内部的天然光环境进行实测并利用软件模拟分析殿内光环境的实现途径,尝试对本民族传统建筑光环境的继承和发展,以期对现今的天然光环境设计有所启发。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无论在晴天还是阴天条件下,大殿中部的地面照度在一天中都趋于稳定,可见其受太阳直射光的影响不大;而大殿南北边缘处地面在晴天下午会受到从西侧门进入的太阳直射光影响而出现强烈的照度变化;诵经处桌面的照度在一天中都均匀而稳定,但是照度过低,需要借助人工照明。2.晴天时,从殿外到殿内,视野内平均亮度变化高达30倍,由檐下空间来过渡殿外视野内大面积的亮度对比和殿内均匀祥和的光感受。殿内自南向西顺时针一周内,空间中的亮度变化呈现出一种韵律感,视野内的亮度对比从弱逐渐增强,再趋于和缓,再增强。从垂直方向上来说,地面的平均亮度高于天花,因此在天窗以外的空间内光的流动主要是自下而上。3.法轮殿采光口数量多且散布在各个方向,使大殿内部有来自于不同方向的光线;丰富的色彩和特有建筑构件天花、梁、枋、斗拱、花格窗等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反射面,使大殿空间中弥漫着大量的漫射光;门、窗、天窗运用了扩散性的材料,降低了入射光的指向性,营造出均匀祥和的光环境。4.在殿门全部开启时,殿内光线的主要来源是殿门。此时明间大天窗的作用仅为打亮佛像头部,营造宗教气氛;梢间小天窗用于降低天花板与其他表面的照度对比;山墙两侧的花格窗主要作用是照亮山墙面的壁画。5.在殿门全部关闭时,殿内光线的主要来源是殿门上部的花格窗,其次为山墙两侧花格窗,相比殿门打开的情况,其余采光口对殿内照度的贡献加强,明间大天窗的功能不再仅是打亮佛像营造气氛,梢间小天窗对地面中部照度和照度均匀度的提高变得明显;山墙两侧花格窗对于殿内沿面宽方向照度均匀度的改善有所提高。